12月初,由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主办、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中指出了区块链技术现阶段面临的五大瓶颈。其中就包括了缺乏可规模化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创新应用。
这也是我们在区块链的寒冬期不得不关注区块链落地应用的问题之一,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到底难在哪里?
从内在因素来看,主要是区块链自身的传统痛点导致:
区块链技术不够完善
一般的中心化平台都会购买大量的服务器和数据库用来存储海量数据,并且通过互联网保证传输速度。平台通过获取数据给我们匹配相应的服务,作为交换我们的隐私数据就被平台获取。
各种互联网公司给我们提供各种数据,同时掌握了我们各种数据,比如百度掌握了搜索数据,腾讯掌握了社交数据,阿里掌握了消费数据….
但是如果在区块链模式下中心化平台就不会拥有海量数据。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用户把自己的数据信息上传到链上,链上的其他用户就可以直接获取用户愿意共享的数据。可是现今的关键问题在于区块链技术还不能支撑海量的数据处理,为了数据的安全,导致区块链数据处理的效率很低,这一点是区块链很难获得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之一。
成本过高
任何应用的落地都要计算成本,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除了应用本身要开发新的场景的费用以外,区块链的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
对于区块链的一次数据更新,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只需要写入一次;而区块链需要写入数千次。
无论是数据写入还是检查或者是传输存储,维护区块链的成本都要比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高出几个等级。这些都是区块链落地应用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什么时候区块链应用的成本能够媲美中心化数据库时,也许区块链落地应用的数量和规模都可以有质的提升。
去中心化的困难
我们都知道,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优势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达到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以上提过的中心化具有的处理数据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之外,有些应用根本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中心化。
区块链不一定适用所有的领域,所以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可采用多中心化或者是弱中心化的做法来达到相同的目标,并且真正的去中心化有时会使监管和上链前不真实等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从外在因素来看,主要就在于监管的收紧
自2016年10月国家工信部首次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以来,国家对区块链行业多次作出政策规定,从“区块链”首次被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到2018年5月份工信部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区块链技术已经从单纯的理论阶段逐渐过渡到应用落地。
10月19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全社会、全行业广泛征求关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从各个方面对区块链的信息服务做了明确界定,也加大了碰线之后的处罚力度。
金窝窝首席科学家李立中也表示要把“区块链信息服务者”分为“技术提供者”和“内容提供者”两种类型来考虑监管措施——就技术提供者而言,要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不宜设置过多的障碍,就内容提供者来说,应当严格把关区块链上链内容的正面传播。技术和内容齐抓共管,但区别对待,既能实现对行业的有效管控,又能保障区块链技术的自由、深度、创新发展。
也许未来,区块链的技术日趋成熟,能够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也能把成本降低到能和中心化媲美的程度。就像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博士说过的那样,人工智能何时替代生产线上的工人,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成本何时小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成本。区块链的落地难题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解决,亦是如此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