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共识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PoW、PoS、DPoS……相信刚开始接触区块链的朋友们,对于这几个高度相似的字母组合时常会感到云里雾里的。
人们都说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到底是什么原理?这里需要引出“账本”的概念。简而言之:当一笔交易发生时,区块链内所有的节点都会验证并将这笔交易写入区块内,其信息无法被篡改。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账本”。
那么在验证时如果有的节点不认可呢?这就是共识机制,或共识算法的作用了。目前,区块链技术有几个主流的共识机制:POW、POS、DPOS、PBFT、RAFT、PXOS、ZAB等,其中POW、POS和DPOS是最常见的。
一、 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
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最早由比特币采用,通俗地来讲,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你付出的工作量越多,你能得到比特币奖励的概率就越大。从这个角度看,“工作量证明机制”也可以看作是比特币系统的激励机制。
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运行原理是这样的:全网想要达成共识,需要通过解答“哈希函数”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完成了一定的工作量,谁能够快准狠地完成工作,解答正确哈希值,谁就会获得记录交易(记账)的权力,进而获得比特币奖励。
PoW的优点是,完全去中心化,公平公正,不需要中心化的管理机构,用户(即节点)之间实现了公平竞争,谁先解出题目,谁就获得相应收益。
其主要缺点是浪费能源。大家一起算题目,都要耗费算力,而最终有效的只有一个用户所做的功,其他人做的都是无用功。而计算机是靠电力来带动的,大家一起用计算机算题,其实也耗费了大量电力资源。比如比特币就是采用PoW共识机制,每年需要消耗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电力,一直遭人诟病。
(二)权益证明机制(PoS)
权益证明机制,是为了弥补比特币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不足,由以太坊提出的一种新共识机制。简单而言,即拥有越多股权,就可以获得更多奖励。这里的股权是指你持有的数字货币的数量和时间,根据它来分配权益,类似股票的分红制度。你持有的币越多,持有的时间越长,即币龄(币龄=持币数*持币时间)越大,就能拿到越多的分红,也就有更大的记账权利。
采用权益证明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交易处理效率,不再消耗大量的能源去竞争记账。但相应的,由于二八法则的效应,大量的代币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致使持币越多,越容易获得挖矿的权利,最终会形成一个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挖矿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去中心化会渐渐演变成多中心化。
(三)委托权益证明(DPoS)
委托权益证明(DPoS),它又在权益证明(PoS)基础上增加了 “委托”二字,是在PoS基础上优化而来的,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生产者,代表他们履行权利和义务,而不是用算力来决定。如果生产者不称职,随时可能会被投票出局。投票的权重和分配的收益,都是按照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51%的股东的投票结果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
EOS采用的就是“委托权益证明(DPoS)”机制,将“记账权力”委托给一小群“超级节点”。在委托权益证明的设定里,需要选取21个超级节点,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位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一群人民的利益;一个超级节点,则代表的是一群普通节点的利益。
在委托权益证明机制(DPoS)中,不需要算力解答哈希函数,而是由持币者投票选出生产者。因此,相对于PoW,DPoS机制处理交易速度有了巨大提升,预计最高可达到每秒数百万币的确认速度。
不过DPoS减弱了去中心化的程度,由选出的代表进行记账,存在一定的中心化控制。
结语:纵观上述三种主流共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迭代后的共识机制相较于之前的共识机制,都有一定的提升,也弥补了一定的不足,但是每一种共识机制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要么牺牲效率来确保去中心化程度,要么牺牲去中心化程度来提升效率。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共识机制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短板。随着区块链技术地不断发展,共识机制也会不断优化,未来可期。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