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调整界面引起骂声一片,微信做错了吗?


微信新版本发布之后,界面的颜色调整引起大量的讨论和吐槽。有许多用户表示不想更新,网上甚至还出现“如何退回旧版本?”的攻略。为何单单界面调整,就能引起这么多的讨伐声呢?笔者将从“舒适区”、“控制欲”、“共性话题”、“社交跟从”四个方面讲述其原因。

调整界面引起骂声一片,微信做错了吗?

距微信7.0的大版本跨越,已经过去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且不说时刻视频、文章好看这些功能人们使用的如何,也不论支付功能的调整是否已经被用户们所适应,仅就新版微信界面的颜色调整,就引发了数不清的讨论和吐槽。

一时间,身边对微信界面的讨伐声不绝于耳。

扫一眼各个群的聊天记录,几乎都少不了对微信界面的讨论;百度随便搜索一下微信7.0界面,满屏收录的全是“丑暴”、“太丑”、“后悔”这样的关键词。

人们的声音里,除了对现有微信界面审美眼光的怀疑,就是对过去微信风格的怀念。

有不少人在看到别人的新版界面后,苦苦坚守着自己手机上的微信旧版本不肯更新。即使拒绝一次微信的更新请求是件困难的事情,需要先点“否”,再点“是”,选择的很复杂。

网络上更是有大量的微信版本降级攻略,来教人们:如何倒退回旧版本的微信,找到曾经熟悉的微信界面。

就连张小龙在讲话中都自嘲道:“微信新版本发布后,每天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在教我做产品”。

这次微信做错了吗?

我们在产品迭代中,是否也可能会面对这样的围攻?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探一下:为什么单说微信界面的调整,就引来了这么多的争议?

一、舒适区

相信大家对舒适区这个词并不陌生,在谈起自我提升的时候,人们多会谈及到舒适区——在熟悉的外界环境或行为模式中,人们会感觉到放松、自在。若是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人们就会感觉到别扭、不习惯。

微信界面的变动,正是悄然让用户离开了他们熟悉的舒适区域,将其放在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用户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受。

众所周知,人体的第一本能是生存,我们潜意识的大部分行为都因为利于生存而产生。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复杂多变的原始时代,频繁消耗能量不利于接下来的觅食或逃生。因此,本能会驱使着每一个人节约能量,以便抓到随时可能出现的山鸡,或是在不期而遇的老虎口下逃生。

社会在变,人节约能量的本能还没有改变。而大脑的思考运作,恰恰是一件比较消耗能量的行为。就像我们很多人虽然每天坐在电脑前,并不用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但当我们遇到紧急的方案需要完成,密集的进行思考、打字、做图时,必然会比平时更容易感到劳累和饥饿。

尤其是在接触、了解新事物的时候,能量消耗将更为明显,我们的潜意识将调动更多的神经元,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思考新的事物。特别是我们还知道这个新事物与我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去熟悉和掌握。

能量的消耗引起身体本能的反对,所以,我们在接触新事物、锻炼新技能的初期,往往很容易退缩,这就是很多人难以突破舒适区的原因。

对比来看,因为高频使用的现状,和对未来仍会高频使用的预期,旧版的微信界面已然是用户的舒适区域。而界面的突然变更,就是把舒适区撤走,让人们置身于不适应的陌生环境下,将加大能量消耗,引起本能的反对。

夸张一点,打个比方:

在远古时期,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手,把一个正在部落里搂着老婆熟睡的原始人抓住,放到了另一个大陆的陌生山丘上。

这个对周围陌生事物胆战心惊的原始人,会有多痛恨这只给他带来突然改变的手呢?

二、控制欲

每个人都有控制欲,尤其是在地盘这件事情上。

也不仅仅是人,大部分生物其实都有这种地盘观念。

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会把入侵自己领地的动物撕成碎片,并把剩下的骨头扔在自己领地的周围,以警示其他生物不要随意靠近。即便是一些弱小的动物,在面对威胁不是很大,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动物进入自己地盘的时候,也会龇牙瞪眼大叫几声,以驱赶这些意外的来客。

现今人们的地盘观念,比起动物来说,或许表现的委婉一些,但也确实会在许多情况下,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 我们不会喜欢其他人把他们没用的旧文件,堆放在我们的办公桌上;
  • 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两个人,或许会因为音乐声音太大而发生争吵;
  • 古时候国家之间的土地争夺更是战争的核心因素,对空间的控制欲很容易引起纷争。

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地盘本身并不存在,但控制欲所产生的地盘观念,却仍在以另一种形式发挥着作用。

就像很多人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的私人电脑里随便安装软件一样,人们对虚拟的空间也一定程度上抱有了掌控感。

对于微信来说,虽然本身只是一个APP,但因为用户对微信的长期使用,无论是昵称、签名的设置,还是好友的不断添加,以及朋友圈的用心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因而,用户逐渐产生了对微信中虚拟环境的所有感。

就像我们不愿意让别人随意浏览我们的微信聊天记录一样,控制欲加上微信聊天本身的私密性,使我们把自己手机中的微信看作了只属于我们个人的私密空间。

微信界面的突然改变,使一些用户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因而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三、共性话题

抛开人性本能抗拒之外,社交之中养成的一些习惯,也驱使着人们持续热论微信的话题。

在社交中,大部分人都养成了寻找共同话题的能力和习惯。

打个比方:很多人碰面闲聊,但没有适当话题的时候,就会聊起天气的相关话题。

因为这是聊天双方都能感受到的共同经历,可以轻松引发共鸣,使双方情绪同步,是一个不会犯错误的共同话题。特别是在聊天开场和出现冷场的时候,使用一个共同话题可以让双方快速情绪同步,摆脱尴尬的局面。

微信作为一个国民级的社交产品,微信界面的调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变。

因而,在社交习惯的驱动下,用户们很自然的捕捉到了这一话题,在一对一聊天、群聊、贴吧等地进行交流,使这个话题的讨论量不断上涨。

自然,也有一些内容创作者、分发者看到了这一情况,发掘一些人们的争议热点,编辑一些诸如“怎样使微信降级攻略?”的内容来获取点击量。

四、社交跟从

在相关讨论量的较大基数上,负面言论看起来占据了大多数。

其实不仅是微信界面调整这件事,其他很多看似负面的事件,也并不是没有客观的分析,只不过中立的观点更难传播出去。

因为:

  1. 大众对相对具有负面色彩的事件更具有兴趣。(关于这一点,我曾在探讨负面营销的文章中专门解释过,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
  2. 这一点就关系到传播学中,由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所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当我们看到一个观点被不少人赞同的时候,即使我们并不是很认可,通常也不会表达出来,因为我们害怕社交上的孤立。而这些受到赞同的观点在不断的传播中,也将逐渐同化那些不认可或是中立的人群。

所以在传播中容易成为主流的通常都是偏激的观点,而不是较为客观的观点。

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也曾经提到过:当个人融入群体当中时,他们的智商会下降,性格也会变得偏激,所描述的就是这一情况。

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

  1. 因为人们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和缺少反对观点,让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出去、获得赞同;
  2. 又因为收获了更多赞同,就更少有人愿意提出反对观点。

所以,关于微信界面的负面评论就开始以几何的方式增加。

五、写在最后

微信界面的调整,成为了5亿人吐槽的话题。

然而,这并非代表了所有人对微信的真实看法,只是各种作用力的推助下,展现出的表象。

有谁会真的因为界面问题卸载了微信,从此不再使用的?

我想,他可能连手机也不需要了。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