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国内多家媒体采访过美国明尼苏达州泓发律师事务所资深刑事律师周东发。以下为周律师披露的美国检方不予起诉的原因。
不起诉!为什么?很简单,尽管此前媒体一边倒地披露了女方的事实陈述,但检察官还是没有相信女方,亨内平县的检察长相信了刘强东的陈述。
顺便说一句,在我多年的刑事执业实践中,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刑事案件的报道,在案件没有结论前,基本都不是客观的和可信的,具有很高的片面性。这是因为,媒体获取资料的来源,一般都来自女方,女方很显然有很强的倾向性:通过向媒体爆料,制造舆论压力,迫使检方起诉。而被告人,如果是被诬告的话,往往只有等到案件调查结束或者审判结束才能洗冤。
此外,一般的性侵案件,主持正义都由检方作为国家公权力进行,但女方在事发后不久就找了自己的律师,而且是人身伤害律师,至少可以说明,女方在积极寻求民事的经济赔偿。从刘强东律师关于案件事实的公开声明来看,女方在本案发生后,反复索要钱财,并威胁如果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要将此事公开并起诉刘强东,这一点更印证了女方找人身伤害律师的动机是为了“要钱”。
从女方前期向媒体爆料的细节来看,女方的可信度显然不高,没有说服检方。从检方没有起诉的角度看,本案的疑点如下:
首先,刘强东被抓后16个小时无保金释放,这在性侵案中少见。释放的信号就是警察没有抓他扣他的理由。
在明州,一般的警察抓人,对案情稍有疑问的,都有个过堂手续。过堂手续最快也要在第二天早上的保释庭进行,不管是不是有起诉,要放人也要等过堂以后。刘强东被捕当时正值劳动节,过堂至少要到礼拜三,即9/5号,但他9/1号就远走高飞了。性侵指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警察就可以做出放人的决定,说明刘强东做的事,不符合扣留和过堂的起码要求。
现在我们知道女方有两次报警,所谓对刘强东被捕的说法,用英语表达,叫:booked into jail, 即暂时拘留,这是美国警方在有人报案后必须进行的例行手续,不管被抓的人有没有做了违法的行为。在紧随的调查中,亨内平县警察肯定得到了不足以推翻第一次女方提供的没有此事的声明,因此才能很快放人。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可以说,女方已经埋下了不可信的种子。
后来,媒体爆料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检察官一拖再拖,最后还是决定不起诉,什么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检方可能又进行了后续的调查,对存在的疑点进行了核实,而核实需要时间。性侵案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女方有没有同意,或者,更重要的,女方有没有表示反对,不管是肢体的暗示还是语言的明示。有没有同意,是个法律结论,检察官不仅要听女方的陈述,还要衡量当时女方的行动和周围的环境。在这个要素上,检察官肯定存在很大的疑问。
从上车到抵达女方的公寓,按照媒体的爆料,似乎说明女方不情愿刘强东对她动手动脚。这里的细节不清,疑点诸多。
按照明州的法律,如果这时刘强东在女方没有同意的情况下,真的动手动脚,或者触摸到女方的隐私部位,这种行为在明州就足够构成五级性侵。但检察官最终不起诉,连五级性侵都不指控,证明女方爆料的内容有很大的片面性,可信度极低。
还有,警察应该在以后的调查中至少找到了这位驾驶员。驾驶员说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驾驶员应该没有听到或者目睹女方让刘强东停止或者女方进行反抗的举动。这个阶段应该不存在有利于女方的证据。不然,检察官至少可以起诉五级性侵,而不是完全不起诉。
到了公寓的具体细节也存在诸多疑问。比如,女方为什么没有把刘强东拒之门外?细节没有公布。但至少可以肯定,双方没有争执。试想:结合车上的行为,如果在车上,刘强东已经暴露了迹象,女孩显然应该有所警觉,应该拒绝让刘强东进入她的公寓。在这种情况下,又是夜深人静,让一个已经有非礼行为的男子进入自己的公寓,匪夷所思。
如果再向前推,按照媒体爆料的说法,女方这次去赴宴,还特地叫了一位男生陪着。应该说她的安全触角是高高竖着的。但如果当时刘强东确实已经显露心计,女方为什么又突然丧失警惕,没有拒绝他入内?我估计警察在调查的时候肯定问过类似的问题,女方的回答要么前后矛盾,要么没有给出什么可信的理由。
性侵案件中,往往女方手足无措,毫无意识反抗,因而没有反抗或者没有反抗能力。但这种现象一般都发生在毫无防备和突然之间。按照媒体的爆料,他们在公寓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所以事发不属于突然,女方更不是毫无防备。女方在刘强东洗澡的时候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逃离房间,可以选择报警;即使不报警,也有足够的时间离开房间。而且这个时候,女方不是孤立无援。刘强东的车子应该还在门外等他,女方这时完全可以离开房间,寻求帮助。
总而言之,综合起来看,在诸多的疑点当中,对女方最不利的疑点是两次前后矛盾的报警和“索要钱财”的背后动机。在一无一有之间,亨内平县的检察长肯定看到了不实不可信的地方。亨内平县检察长在位超过20年,连胜了五次竞选。他办事谨慎,经验丰富,在当地享誉甚高。最后他连最轻微,最容易起诉,也最容易定罪的五级性侵都没有提出起诉,说明,女方的指控没有得到任何的证据验证,不具备可信度。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