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关闭了朋友圈,我亏了100万”

如今的朋友圈,早已改名为陌生人圈。

百草丛生,微商遍野。少看一会,真正朋友的信息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谐掉了。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发了一个朋友圈,点赞的都是微商。

真的朋友升迁了、跳槽了、结婚了、生子了,你懵然无知地问:啥时候的好事啊?他反问一句,你没看我朋友圈吗?

是的,这就是这个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变化——朋友圈是需要打理的。

用得好,它就是一张你的身份名片。

用得不好,那就是上厕所时一个手动消除小红点的强迫症而已。


“关闭了朋友圈,我亏了100万”

 

01

我最近跟一个游戏公司的创始人吃饭,听他讲了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为这个创始人做技术出身,不善交际,平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加上有点心高气傲,看不惯朋友圈里其他营销人吹嘘自己的公司,于是干脆就把朋友圈关掉了。

关掉的之后的某一天,他的程序员告诉他:老板,我听说市场上有一个竞品快要上市了!

只凭着一个人的提醒,他并没感觉到这个竞品的威胁有多大,依旧我行我素,根本没有考虑把项目提速。

两个月后,他团队制作的游戏准备推向市场的时候,竞品早就已经铺天盖地都是了,连抄袭的作品都已经问世了。

他的程序员说,你没发现朋友圈早就被这款游戏刷屏了吗?

他愕然了,对哦!朋友圈,他早就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当他再打开朋友圈的时候发现,

大概两个月前,已经有游戏圈的朋友提及最近玩了一款竞品游戏的初级版本。

大概1个月前,一个去了腾讯的前同事说在测试一款类似的游戏。

大概半个月前,好些目前就职在竞品公司的员工,也都是他的前同事,都转发了一些这个竞品的公关稿。

其实,只要他嗅觉敏锐一点,多点留意朋友圈里的动向,早就会放下傲慢自我的态度,运筹帷幄提前安排自己的游戏上线。

结果,因为已经输了先发优势,他只能再花了3个月重新把游戏升级改版,才得以把游戏卖出去。

而那3个月的人员研发成本,他支付了100万。

 

02

这位创始人关闭朋友圈的原因代表了大部分关圈人的心声——秀炫晒和广告有什么好看的,再见!

说再见有什么难的?难的是看透朋友圈的本质。

朋友圈无非就是个信息圈,但凡信息,都是需要筛选提炼的。

一刀切关闭它,那是高冷;一条不漏,雨露均沾那是闲得慌。

那该怎样提炼出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按“150定律”做出选择——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邓巴(Robin Dunbar)提出“150定律”,即邓巴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 148 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只筛选出对你最有意义的150人,其余都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

这才是具备战略高度的懒惰,也是具备高冷姿态的勤奋。

 

03

朋友圈除了是信息圈,还是个人名片圈。

资深人力资源总监Amy跟我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什么背景调查,都是从一个人的朋友圈入手的。

Amy曾经在科锐等国内优秀猎头公司做过,后来也在企业做HRD,深谙背景调查的重要性。

她跟我分享了一次用朋友圈做候选人背景调查的经验。

那是一个行政经理的岗位。她翻看了候选人的朋友圈:以生活为主,观点不多。对公司活动做了蛮多的转发。

证明这个人过往以执行为主,思考较少,但对公司也比较忠诚。

在一个帖子的点赞里,Amy发现了自己一个熟人的身影。这下好了,可以通过熟人了解一下她的为人处世。

听完,我深深觉得,朋友圈实在是一个个人名片,一定要慎重对待。

还有就是,做HR的都是福尔摩斯。

这个福尔摩斯还跟我说过: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基本就知道他拿多少工资。

这么神?!

我认真地把朋友圈浏览了一遍,发现的确如此:

执行层的人:朋友圈都是大写的情绪,哀伤的高兴的愤怒的甜蜜的……

管理层的人:朋友圈情绪很克制,只有生活的日常。没有议论文,只有记叙文。

 

高管层或者创业者:没有情绪,只有观点;如果没有观点,就是自家的广告。

从一个人的朋友圈,就能知道ta的思维高度,ta的总结能力,ta到底花了多少心思打造自己的社交名片。

我最近认真观察了微信里那些真正赚大钱的人。

他们或者是一张口就能一个月卖1000万的营销大咖,或者是从零开始打下江山的企业创始人,或者是掌管几十亿的基金大佬,他们是这样打造自己的朋友圈的:

原创比例高,转发文章,都要带原创一句话;

每条都有观点,偶有情绪;

倾向于分享观点、认知和经验;

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他是做什么的,让人印象深刻。

就像,这是我一个做医疗基金的合伙人朋友圈,每一条不离医疗新知,他的朋友圈就是行业动态之窗:

这是专门做游戏行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的基金大佬的朋友圈,每一条不离游戏:

他们的朋友圈,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心情园地,更多时候是个人品牌的塑造地。

而这样打理朋友圈,有什么好处呢?

 

01.让资源自己上门来找自己

朋友圈,说到底就是互联网初期流行的个人网站。

强化自己的专业标签,可以认识更多的同行,还可能让资源跑上门来。

 

02.有意识地记录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轨迹

如果总是坚持在朋友圈输出观点,等于一直在做阅读笔记。

千万别小看做笔记的力量,它能让你从看不清到想明白,也让你听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

 

03.克制情绪的三分钟,就是成熟

受委屈了,亲自骂回去又怂;

情绪丧了,想哭又哭不出来。

在这些时刻,有的人会选择用朋友圈来发泄。

然而,只要你忍住了这个情绪三分钟,回去冷静泡泡澡,就做回了情绪的主人。

真正成熟的人,情绪出口有很多,哪用得上朋友圈!

 

04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这是公开的、让人沮丧的一个事实。

然而,沮丧的情绪对人生毫无帮助。

对于不愿接受的事实,接受它,改变它,利用它,优化它,那才是酷炫的人。

尼采说,聪明的人只要掌握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

所以,我们要自己掌握着朋友圈,而不是让朋友圈掌握了我们。

 

延伸阅读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微信名就知道了

“琢磨先生”就在一篇网文里分析过:


一类人,喜欢在微信名字前面加上A,最夸张的名字干脆叫AAAAAAAAAAA,他们主要是微商,取名目的也很单纯,就是出现在别人微信通讯录的前列,增加曝光率。

果然,一打开我的微信通讯录,头几个,还真是这样微信名还是做微商的人。

一不小心,微信名就出卖了你。

 

真名

用真实姓名做昵称的不在少数,这些人一般是行业大佬,或者是自己做公司的老板,用真名可以方便商业往来,也为了给人增加信任感。

用真名做昵称的你,就算不是老板,也是一个不矫情、比较成熟的人。你的性格沉稳,为人庄重大气,做事保守又谨慎;你经常被他人托付办事,虽然各种琐事会干扰你的生活,但你不会拒绝,反而享受帮助他人的喜悦。

你很看重家庭、朋友,社交圈子很简单也很稳定。外在的诱惑很难打动你,你喜欢的是一成不变的安心,这会让你感觉很踏实。你不够风趣也不幽默,但是值得人信任和依赖。

 

名字+状态

“正在减肥的XXX,XXX在北京,爱用黛莱美洁面乳的XX”…这类名字/小名+一个状态的微信昵称也不少见,并且他们会三不五时的更新这个状态,可能前一天还在减肥的小李,明天就变成吃胖了的小李。

选择这类微信昵称的人性格活泼、随和,是喜欢自由、追求变化的人,性格比较多面,喜动不喜静,表达欲和倾诉欲都比较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一般来说是思想前卫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小鲜肉了。因为Ta们追求着前卫和新潮,对新鲜流行的事物毫无掩饰自己的喜爱和迷恋。

 

他们渴望被关心,喜欢被关注的感觉。每次更新名字后的状态,都是想引起注意,都是在等待别人来关怀。虽然偶尔有点小固执,但是一般性格都比较可爱。

 

英文名

微信用英文名算是一大流派,可能是留学生、外企员工、涉外人员,在互联网、时尚圈、公关圈非常常见。当然也有例外,有些根本没有出国经历、生活中也不接触外国人的盆友也会用英文名做昵称。

用英文名做昵称的人追求小资,比较有品位,对话题的讨论比较挑剔。喜欢追求一些新潮的事物,视野很开阔,接受能力很强。

他们交友广泛,但实际上却一直觉得自己缺乏精神伴侣,很难跟人建立深入的关系。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对“高端”两个字有天生的迷恋,朋友圈会不经意的晒某些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多是昂贵而小众的标签,以此标榜自己的独特。

 

小名

小丽、齐齐、小萌都属于这一系列,这是别人经常对他们的称呼,或者他们对自己的称呼。

用这样名字的人亲和力很强,或者想要给别人展示亲和力,也比较擅长社交,家庭关系和交际关系很融洽,是一个幸福的人。

他们不追求个性,不强势,心理年龄一般低于实际年龄,渴望被人照顾和保护。不得不承认,他们大多生活比较平凡,但也比较容易获得满足和快乐。

 

艺术性笔名

笔名和现实一般是脱离的,诗意化艺名如“花开花落”“匆匆那年”“采薇”,搞怪艺名如“二笔青年”、“当个啷个当”……

用这类昵称的你内心有细腻敏感的一面,哪怕表面上大大咧咧,也难以掩饰心底的温柔。你的审美能力很强,善于发现不一样的美感。你喜欢思考,为人比较沉稳。

在感情中喜欢浪漫,注重精神交流,希望能找一个懂自己的人。不喜欢直白,有什么心事总是藏在心底。追求神秘和艺术,却不够脚踏实地感受生活。

 

带职业信息

XX律师、XX美妆顾问、XX总代理,相信你的通讯录里有不少这样的昵称,也许你正是这种,把个人和职业信息结合。

选择这类昵称的人,喜欢事业带来的成就感,渴望成功,希望被别人认可,对职业认同感高于对自我的认同感,他们会把职业作为一个衡量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准,这也是他们希望别人来认识他们的一个重要维度。

他们性格开朗、为人主动。但是因为行为风格往往有浓重的职业特征,反而模糊了自己本身的性格特征,经常陷入固定的模式而不变通。也许朋友很多,却总因为个人的忙碌而让他们渐走渐远。

 

纯表情

昵称里全是表情符号,或者一些水果、动物的简笔画,颜文字……属于那种别人一眼看去都找不到重点的昵称类型。

这类人一般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也有点逗逼,内心充满着少女心。比较时髦,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脾气处于两个极端,要么火爆,要么温柔。

他们善于讨巧,人缘很不错,看似朋友很多,其实你很在意自己的小圈子,并非谁都能走进你的内心。有小聪明,但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往往三心二意。感情上也喜欢刺激,很厌倦一成不变。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