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遇事不指责,孩子更优秀。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也是天生的破坏者。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端午节前夕我从福州出差回来,看到女儿安安很开心,抱着她又亲又笑。
过了一会儿,安安才小声地对我说:“妈妈,你别骂我好吗?因为我把你心爱的花给烫死了”说完,便低着头走到阳台,指着被热水烫死的小叶紫檀。
说实话,看到枯萎的小叶紫檀,当时有点生气,笑容也慢慢收了起来,吓得安安直往爸爸身后躲,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爸爸说这盆花上灰尘太多了,我想在妈妈回来时,给你一惊喜。
你出差的这段时间,我就用杯子里的热水给花洗澡,早上上学前洗一次,放学回家又洗一次。
我就想让你喜欢的盆栽干干净净,这样妈妈就会开心。
我顿时为自己刚才的情绪变化感到羞愧不已,便抱着安安说:“我女儿长大了,知道给妈妈惊喜,知道照顾家里的花花草草了,你真棒,妈妈要谢谢你。
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一点都不棒,把花都烫死了。不过我已经知道了,以后要多看书,多学知识,不能再用热水给花洗澡和浇水了”。
我记得曾经在学习NLP和教练技术体系时,教练的信念是: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面对孩子的错误,破坏,不指责,不批评,和颜悦色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听完后,将原本的指责转正,给其裹上一层“甜甜的糖果”。
让孩子先尝到甜头,进行自我觉察与反醒,再给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亲子关系也更和谐。
02
遇事不指责,夫妻更和谐。
当代众多女作家中,最为钦佩的是杨绛先生。
除了她的安静、优雅、淡定、从容、博学、多才,还有她那充满着恩爱与和谐的家庭,总能让人心生羡慕。
在作品《我们仨》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每次都会逐字、逐句细细品位。
镜头一
钱钟书在世人眼里,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生活白痴。他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擦火柴。
钱媛媛出生那会儿,钱钟书来到病房,告诉妻子,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把墨水瓶打翻了,害得房东家的桌布被染。
杨绛说:“不要紧,我回家洗。”
钱钟书说,“墨水呀!”
杨绛安抚他,“墨水能洗掉的。”
回家后钱钟书把台灯又砸了,杨绛问清楚了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
对于妻子的“不要紧”,钱钟书深信不疑,且充满感激。
杨绛出院后,结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钱钟书为其炖了鸡汤,一直悉心照顾爱妻。
镜头二
杨绛和钱钟书在厨房里做活虾,杨绛开始假装内行地说,虾,我懂的,得剪掉须须和脚。
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
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
钱钟书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没关系,以后吃虾,都由我来剪。
遇事,开口指责,数落一番,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换了别的夫妻,这上面两种状况,真的会怨怼,会撕逼。
然而钱钟书和杨绛——他们这对有修养的夫妻,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修养才最令人动容。
03
遇事不指责,运气会更好。
遇事不断指责他人的人,只会盯着脚下的泥泞怨天尤人,更有甚者歇斯底里起来殃及无辜,贱你一身晦涩的泥点子。
遇事不指责的人,像太阳,浑身散发着正能量,毫无保留地温暖他人。
遇事不指责的人,像一棵树,既能给身边人荫凉,也懂得感恩风雨的洗礼和灌养。
遇事不指责的人心宽,能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容下别人的不好。
遇事不指责的人有责任感,能勇于担当,也能解人于困境。
遇事不指责的人热爱生活,和他在一起你会被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会发现人生的美好。
遇事不指责的人人缘好,人缘好,运气自然也就会更好。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