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炒币已死,区块链永生

前几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国会同时举行了三场听证会,主要讨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问题。

从这三场听证会来看,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日益收紧。

这源于近期美国国内加密货币市场的火热,随着客户对比特币、狗狗币、以太币等的需求日益增加,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入场加密货币。

同时,美国前五大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富国、高盛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切入了加密货币业务。

金融服务业是美国的经济支柱,所以美国在对待新生的加密货币上极其谨慎,打不得又捧不得,即便被迫出手,也是规范引导。

而在这边的中国,虚拟货币交易早已被明令禁止,对挖矿、炒币等行为也已重拳出击。

与此同时,区块链在中国,已然成了赋能实体经济与公共服务的“数字基础设施”,其战略地位不言自明。

同样的种子,但区块链在不同的土壤和环境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美国是“区块链+金融”,中国则选择了“区块链+实体产业”。

双方循着各自的优势,让这样的新事物生根发芽,也分叉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是在数字时代维护其金融、科技霸权,而中国,则是发挥出实业优势,这也是未来两国最鲜明的底色。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两国切入区块链赛道的科技公司也有着符合各自潮流的布局思路。

一、比特币之父与网瘾少年

今天的世界变化过快,一个事物还没过期,就先过时了,人们在接触一个新事物时,首先出现的状态就是懵懵的。

而区块链,已经诞生了十多年,仍然算是个新事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人被科普了无数遍,仍然说不清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但这也无所谓,正如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互联网具体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却并不影响使用。

如果时间退回到十多年前的2008年,区块链绝对是众多狂奔的新事物中,冲在最前面的那个。

而它也是用了一种足以吊起所有人胃口的方式出现了,这就是比特币。

那一年,全球深陷金融危机,有一个自称“中本聪”的匿名人士(也可能是个小团队,他到底是谁,直到今天还没有人搞清楚)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

根据他的思路,比特币可以成为未来的货币,开发方式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简而言之,比特币不用官方来发行,是无政府主义的。同时,它采用技术手段严格限定区块生成与新币发行机制,不会动不动就来个QE,充满着一种技术理想主义。

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针锋相对,在那个金融体系信用纷纷垮塌的年代,迅速收割了大量人气,成为向所谓的“旧体系”抛下的一颗重磅炸弹。

中本聪是近十年互联网最神秘的人物之一,深谙互联网传播套路,在营造对立,击打痛点之后,没过多久就果断推出了广受众人期待的产品。

2009年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中本聪发明了比特币系统,并挖掘出了第一个区块,这也被称作“创世区块”,最初的50个比特币也宣告问世。

比特币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而区块链是依托于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渐成熟的密码学、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等技术。

说到底,中本聪只是助推者,一整套技术是大量积累的结果。

比特币系统、区块链说起来太复杂,写一本书可能都讲不清。

简单来说,世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区块就是数据包,交易过程就是链。中本聪建立了一个由区块构成的网络,区块不断增加,网络也不断扩张,每个人都创造区块,得到确认后就可以加入到这个网络。

创造区块的过程就叫“挖矿”,需要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与复杂的数学算法。

而无论是谁,只要成功创造了这个区块并得到确认,就可获得比特币作为奖励。

所以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让人向往的优点。

比特币人人都可以制造,没有身份、信誉和技术门槛的特性迅速引燃了热衷网络致富的那批人,他们像参与“淘金潮”一样投入到了紧张的“挖矿”中。

这个用新技术、新理念包装起来的故事甚至让他们坚信,比特币有朝一日将取代法定货币。

不仅如此,比特币的忠实信徒们还分流出了种类繁杂的加密货币,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少年维塔利克·布特林发明的“以太币”。

布特林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瘾少年”,沉迷于打《魔兽世界》,有次游戏改版后有个人物的技能发生了改动另他颇为不满,他随即向官网抗议,但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平常人去论坛骂几句也就完了,但布特林却思考了一个相当深邃的问题:

谁是游戏中心的持有者,谁就可以不顾其他游戏玩家的意愿,任意对游戏内容做出更改。

“去中心化”的理念开始深植于他的内心,所以比特币概念一提出,他就一路追随,并在19岁时就创立以太坊,发明类似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融资模式“首次代币发行”(ICO),打开了资本新玩法。

接下来的十几年,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蔓延到全世界,开启造富、欺诈的过程,也是跟比特币搅到一块的区块链技术,从被夸大到被污名化,再到被正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性的暗区被放大,浮华渐被时间洗去,技术真正的价值慢慢显现。

二、从0.3美元到6万美元

当理想照进现实后,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比特币虽然自诩为“货币”,但它并没有任何价值基础作为保障,而且刚开始,除了那些互联网技术极客,谁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所以也只是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比特币第一次真正用于支付是在2010年5月,一个叫拉斯洛·海涅茨的美国人走进快餐店要了两份比萨,然后在结账时支付了10000个比特币。

当时的计算规则是“1比特币换0.3美分”,海涅茨当时可能庆幸自己一番好说歹说终于喜滋滋地把这钱花出去了。

事后来看,这显然是个大悲剧,毕竟比特币价格后来都突破过6万美元!

海涅茨的遭遇绝非孤案,比特币刚刚问世时很多人都参与过转卖,他们像对待超市奖券一样对待比特币,只要有买主表达了求购意向,他们就乐意坐下来小聊几句。

尽管有意志不坚定者丧失了对比特币的信心,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比特币拥簇者仍在日拱一卒地推动其走下去,比如在2010年7月建立了比特币交易所Mt.gox,让比特币能交易了。

但在时代洪流面前,一部分个体的努力都显得太微乎其微,真正让比特币登堂入室的,是猛然打来的一个大浪。

时间来到了2013年,素有“避税天堂”之称的欧洲地中海东部国家塞浦路斯,因银行过度扩张遭遇经济连年萎缩出现危机,这样的小危机足以将弹丸小国吞噬,塞浦路斯面临破产。

情急之下,塞政府决定向当地银行存款用户征存款税,这被民众看作是一种“暴力洗劫”,民众涌向银行排队取款。然而,政府随即暂停了银行业务。

愤怒、绝望、不安环绕着这些财产遭遇部分剥夺的民众。

比特币诞生于金融危机信用崩塌的岁月,正是这些灰色情绪的收割者,随着部分知晓比特币的技术宅男把手中的货币兑换成了比特币,这种做法像病毒般蔓延,塞民众很自觉地将其与避险挂了钩,比特币成了人们动荡中的财富依靠,还有挑战强权中心的标记。

塞浦路斯的经济总量虽然只占欧元区的0.2%,但却如一根小手指,扣动了欧元区的扳机。

欧元区民众也知道了政府不靠谱时就选比特币避险,德国率先承认了比特币的合法地位,认为是一种金融工具,承认了就能制定规则进行监管,同时也能光明正大收税。

没过多久,美国也承认了其合法性。

有两大国加持,比特币价值一路暴涨,不再只存在于技术宅男的圈子里,开始被投资者们盯上。

此后几年,比特币携带着“避险”这个标签,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左右逢源,2013年美国停摆危机、2015年希腊债务危机、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9月朝鲜第五次核试验、11月特朗普当选等时期,都表现强劲。

连续踩中这几个点后,比特币的价格在2017年迎来大涨,年初时还不到1000美元,年末就已冲上2万美元!

这种透着暴富味道的加密货币,引来了投机者、野心家、豪赌者,也让全球为之疯狂,这让有着太多不稳定因素的比特币经常大涨大跌,一会儿涨50%,一会儿又跌50%。

炒币已死,区块链永生

比特币价格波动犹如过山车(图源:Wind)

与历史上很多造神运动一样,人们始终愿意相信通过比特币可以暴富的一面。

曾有人在比特币大涨时拜访了芒格和巴菲特,给这两个老头讲了很多通过比特币轻松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但他们听后,脸上没有漾起丝毫惊讶,巴菲特淡淡地说:

“不是所有人都能交上这样的好运。”

芒格也说道:

“这套货币体系比我们看到的复杂得多,如果只关注币值的升降,那么危机也就来临了。”

一批批来跟他们谈论比特币的拜访者败兴而归时纷纷摇头,他们老了,看不懂新时代的玩法。

事实是,全球近八成的比特币掌握在5%的大炒家手中,造富的背后,是大量被杠杆逼得跳楼自杀的人,割肉惨痛离场的人,和在暴跌中痛痛苦哀嚎的人。

至今,在任何搜索引擎输入“炒币者自杀”,都能看到不可胜数的案例。

无论投资者得到还是失去,比特币都是最大赢家,2017年年底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上线交易。

这年前后,市场上又冒出来很多“货币”,如以太坊、瑞波币和莱特币,有超过600种之多。

马斯克也是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狗狗币,直到今年才正式走到台前,变身成“狗狗币教父”,其一言一行都左右着狗狗币的涨跌。

炒币已死,区块链永生

到这里,在全球攻城略地的都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隐匿在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呢?

三、要区块链,不要比特币

当比特币和区块链叩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的“币圈大佬”们也为之沸腾,比特币发展早期,中国的“矿工”和投资者,就支撑了比特币世界的大半个天空。

被称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很早之前还没搞明白区块链是什么就把自己美股账户的钱倒出来入手了,但他在这样的豪赌中笑到了最后。

2013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关于中国比特币市场的报道中认为,李笑来是中国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人之一。

李笑来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抓住了大众一夜暴富以及对新技术敬畏的心理,开启了他的ICO(上文提到的“首次代币发行”)。

第一个名叫EOS的区块链项目,5天内完成1.85亿美元的融资,后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的市值冲到了不可思议的50亿美元,有人戏称这是“价值50亿美元的空气”。

第二个项目Press.One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只有官网上几百字的介绍,他认为即便提供了,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但就是这样的东西,拥簇者甚多。

李笑来和他两个所谓的区块链项目还只是这场技术狂欢中的一小部分,2017年9月以前,中国的ICO项目已经达到了60多个,融资26亿,参与人数几十万。基本与全球保持着同样的热度。

在当时没有规则,没有监管的条件下,所谓的区块链在中国同样上演着一个个暴富与欺诈的故事。

直到2017年9月,“一行三会”、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叫停ICO融资。

在此之前的2013年,比特币横行世界之行,央行就否认了比特币的合法地位。

两大重拳砸下来,比特币和ICO融资在中国遭受沉重打击。

此后,中国对币圈的监管层层加码,很多币圈大佬的自媒体账号被封禁。今年以来,风头正盛的虚拟货币“挖矿”也迎来了重磅打击,各地开始全面清理挖矿项目。

整顿挖矿,方法多得是,比特币挖矿的一大特点就是耗电量巨大,全球一年光挖矿的耗电与越南整个国家耗电量相当,给他们断了电,挖矿也就熄火了。

有意思的是,在四川比特币矿场关闭清场,一位藏族妇女正在搬运矿机的历史时刻被《财经》杂志用图片记录下来后,这张图片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NFT作品在加密资产圈走红,最高曾达2021 ETH(以太币)的高价,约等于3300万人民币。

炒币已死,区块链永生

这正是中美两国在区块链路线上的根本分歧。究其原因,美国已处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金融本身就是其制霸世界的工具,也是生产力,完全可以为了金融创新而创新,这样才能割全世界韭菜。但在中国,完全不可以。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说:

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四、数字经济的新DNA

这几年,中国把区块链技术往产业方面引导,并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去年也将其列入了新基建的范畴,作为新技术类基础设施。

区块链能对未来产业实体有什么用?

需要明确的是,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大规模的有效合作,这种合作的基础,就是信任。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认为,人类最初是通过“八卦”的方式,互相交流人际信息,通过对别人评头论足来知根知底,从而建立起稳定紧密的人际组织。

这样就实现了十几人的小团体协作。

后来,人们通过“讲故事”,形成了共同的想象,来构建更普遍的信任,比如宗教、国家、货币、公司等等。

互相不熟识的人,完全可以因为共同的信仰凝结在一起,可以为了一起赚钱(货币也就是一种官方信用)而亲密合作,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共事,也可以在有信誉的大公司平台上交易。这些,都是基于一种信任。

而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信任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而不需要依赖第三方。

比如不需要靠电商平台,人与人就可以通过机器直接交易,每个交易行为都记录在所有节点里,而每个上链的机器都是一个节点,通过这么多节点一起记账,同样的拷贝,来发现有无错。

如果发现有一个错,其它的都对,根据多数判决,将错误纠正,用多重的办法来保障信息的可靠。

如果你想篡改数据,那必须要攻击或篡改51%链上节点的数据库,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这是一种共识人群的管理方式,直接从底层给互联网赋能,放到产业层面,就等于给数字经济建立了一套秩序和规则,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形成一个逻辑闭环。

黄奇帆曾对这个闭环有个非常形象的表述:

如果将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

没有网络,五脏六腑与脊梁就无法相互协同;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架;而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髅。

有了神经系统、脊梁、五脏六腑、皮肤和器官之后,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数字化平台就已经成型了。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从DNA层面提升人的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改造之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大幅度扩展。

说到底,新基建是为数字时代铺路的。数字时代的首要因素是数据,数据最怕泄露。

区块链的去中心、防篡改恰好能解决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遇到的海量数据问题。

区块链如果与云计算结合,就会催生出服务于产业发展的BaaS、MaaS、PaaS等平台,能让中小企业在上面快速搭建区块链底层架构和应用程序,降低他们的成本,这也是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一块。

区块链如果应用到物联网,物联网就不需要中心服务器了,省了一大笔成本,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也能避免非法和恶意节点接入物联网,可溯可证、跨主体协作等也让物联网更安全、高效。

而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相当有价值,区块链保持准确的记录、认证和执行,人工智能助力于决策、评估和理解某些模式和数据集,最终产生自主交互。

所以,有区块链的新基建,才是彻底颠覆未来治理和产业的新基建。

五、探索星辰大海

区块链在加密货币这个小水池之外还有一片星辰大海,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科技大潮,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是个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完全发挥出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优势的落地应用尚未出现,一旦成熟的应用场景和模式形成,区块链技术便会迅速吸引社会资源,进而拔地而起。

但探索这样的技术,就等于进入了一片无人区,什么时候能支棱起来不好说,去年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也只有27.8亿。但企业一旦涉足,就意味着始终要源源不断地投入真金白银。

更何况,谁真正能跨过无人区,看到绿洲,是个未知。

最初,当加密货币的喧嚣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时,也有一些异常冷静者,果断投身到了产业区块链中。

比如微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发展得中规中矩,无大事可叙,但面对区块链,却表现出了难得的迅捷。

早在2015年就把区块链技术引入到了Azure云计算,并在随后提出要“All in区块链”,微软在区块链领域既不做算法本身,也不做共识,而是定位于做好整个区块链的生态系统,推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微软对区块链的投入力度非常大,2018年花7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

然而,最近微软宣布,即将终止Azure区块链服务。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因为Azure区块链缺乏客户,同时微软也不想继续维护旧基础架构。

“蓝色巨人”IBM曾错过了软件服务和云计算两个时代,在区块链上的投入也非常大,主导孵化了Fabirc子项目,跟以太坊在智能合约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有消息指出,IBM一度盛赞的区块链技术去年只实现了收入指标的10%,区块链部门面临大规模重组。

谷歌、苹果等巨头对区块链也是小心试探,生怕踏空。

追逐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可见一斑。

在中国,发展产业区块链的方向已经非常明晰,企业不能也不敢去触碰“币”。

中国庞大的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都将成为区块链行业取得进步的巨大动能。

2015年前后,以BAT、浪潮、华为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进入区块链赛道,推出了蚂蚁链、腾讯区块链等产品。截至2020年底,全国区块链相关注册企业达到6.4万余家。

但在这些企业中,头部聚集效应比较明显,拥有区块链相关专利(包括受理、公开、授权)的有1000多家,拥有超过100项区块链专利的企业就更少了,仅33 家。其中,蚂蚁链的区块链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是全球第一,超过了IBM。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在新赛道上,中国企业正在从底层的研发做起,扎扎实实积累势能,甚至跑到前面去。

例如,从解决信息的链路可信到源头可信,是区块链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鸿沟,因为如果上链信息不是真实的,那么在流转的过程中即便不可篡改,也没有意义。

因此,像紫光展锐、广和通联合蚂蚁链发布的首批无线通信可信上链模组,就可以帮助各类物联网设备快速“通电即上链”,目前已经应用到了新能源车的电池上,这也是行车数据的一部分。

再比如,蚂蚁链修建了区块链世界的高速公路——BTN,其开发契机是2018年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服务中遇到了问题。

简单来说,由于发展阶段还处于早期,区块链目前只有一个个较小的“局域网”,当信息流传链路较长时或者跨区域流转时,就会遇到传输速度的问题,相当于少了一条“路”。而BTN可以将区块链网络的吞吐量提升186%,带宽成本降低80%,时延降低40%。

可以预见,当未来区块链形成一张大的全局网时,这条高速公路作为区块链网络的基础设施,其作用和价值将是决定性的。

像其它的技术一样,上述技术也是中国的区块链企业在不断落地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不过短短两三年内,区块链在社会治理、文娱、民生、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已经落地了近百个场景应用。

在这些探索中,我最关注的是区块链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因为与5亿多人直接相关的农业看起来是离科技最远的。

我国也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很关键的就是提高农民收入,现实中农民的各项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最普遍的就是,种出来的农产品要经过非常长的产业链才能达到消费者手中:二贩子采购、竞销、农贸农批、集采、销售。

这很不利于保障产品品质,像砀山梨、烟台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产品,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任。而且也不能帮农户建立起品牌,没有溢价,从这上面赚的钱极其有限。

区块链就能让这样的产业链透明化,上链后农产品的全链条信息都可追溯,而且不能被篡改。

如果农产品后续还有加工环节,那如果对加工流水线、生产线上进行物联网改造后,生产过程中的时长、温度、操作人员记录等也都上传到链上存证。

除此之外,农村土地的经营流转在很多地区也是一笔糊涂账,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后,一些闲置土地可能会流转,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农村很少签合同,基本都口头约定;流转次数太多,时间又长,搞不清土地责任人;村干部跟村民信息不对称,也很容易从中做手脚。

把土地经营流转信息搬上区块链后,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并不遥远,江浙地区一些农村已经在这样做了。

如果再引入银行机构进行链上助农贷款发放,就可以建立起农村产权“区块链+交易鉴证+抵押登记+他项权证”的抵押融资链条,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以蚂蚁链的数据为例,去年其涉农业务增量超过12倍,农产品溯源同比增长近7倍。如果放到全行业的视角来看,更不可小觑。

目前区块链技术只是被我们挖开了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普遍落地,会从基因层面改造整个社会,但这必将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只有抓住区块链智能化治理、提升生产效率的核心,才能赌对未来的时代。

延伸阅读:

  • 深圳区块链发票规程成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的国际标准
  • 全国首笔“区块链+闲置住宅”交易在昆山完成
  • 区块链政策红利:29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区块链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1)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