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泡泡玛特卖“盲盒”年入上亿 撞运气玩法能否持续?

泡泡玛特卖“盲盒”年入上亿 撞运气玩法能否持续?

近两年,又一款“很疗愈”的产品横空出世,满足了新一代收集爱好者的需求,这就是盲盒。所谓盲盒,顾名思义,是一种不能直接看到里面东西的盒子。盲盒里面的东西大多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由设计师专门设计的玩具。被赋予IP属性后,这些玩具就产生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收集爱好者想要知道盲盒里面的具体产品,就需要花钱买来自己拆。为了让玩家们掏更多的钱,盲盒背后的运营商通常会把每个系列的产品线做得很长。一套盲盒里面的玩具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盲盒背后的运营商

目前,市面上的盲盒产品众多,Molly是最受玩家追捧的品牌之一。Molly的运营商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下称“泡泡玛特”)。 据官网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泡泡玛特在国内30多座城市开设了400多家零售网点,包括300多台机器人商店和100多家直营门店,经营着包括Molly在内的40多个盲盒品牌。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泡泡玛特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盲盒IP运营商,期间还得到多轮资本助力。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泡泡玛特先后获得墨池山创投、启赋资本、华强资本等VC/PE的投资,累计融资上亿元。

有了资本加持的泡泡玛特也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

2017年1月,泡泡玛特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登陆新三板仅一年,泡泡玛特便扭亏为盈。财务数据显示,泡泡玛特2018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61亿元、净利润为2109.85万元,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5倍,净利润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140倍。

不过泡泡玛特并未在新三板停留太久。今年4月,泡泡玛特宣布退出新三板。随后公司发生重大股权变动。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8月6日,泡泡玛特原有的企业股东及自然人股东全部退出,Pop Mart(Hong Kong)Holding Limited成为泡泡玛特的唯一投资人,公司类型由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变为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

这种股权大规模变动是否会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接下来新股东主导后公司运营方向会否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观察。

泡泡玛特卖“盲盒”年入上亿 撞运气玩法能否持续?

投机影响行业发展

有资深玩家表示,盲盒的本质在于设计了一套不确定的收益反馈机制,让盲盒爱好者容易滋生出一种赌徒心理,产生依赖性购买行为,爱好者为了凑齐一套盲盒,除了花钱,还需要运气,运气不好的,反反复复就抽中那几个。

如果再有隐藏款或特别款的话,凑齐一套盲盒的几率就更低了。以Molly为例,一套Molly盲盒一般有12个常规款的造型加1个隐藏款。统计数据显示,Molly隐藏款抽中的概率为1/720到1/144不等。

不少玩家实际上也没那么多耐心,为了凑成一套Molly盲盒,干脆直接去闲鱼等平台购买,再加上一些投机者的进入,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二手盲盒交易市场。

闲鱼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玩家在该平台进行盲盒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闲鱼认为,二手盲盒交易已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不过玩家对盲盒的热情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过去几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号召下,一大批文娱IP快速崛起,对于盲盒运营商,水涨船高的IP版权费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成本支出。但国内文创IP的开发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盲盒运营商的IP支出能否带来持续盈利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玩家构成也会对影响盲盒产业的发展。随着盲盒隐藏款或特别款被热炒,非盲盒爱好者进场投机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会让真正的盲盒爱好者望而却步,对刚刚兴起的盲盒产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越来越多未成年爱好者沉迷其中,在这一模式上过度消费,也可能引发舆论争议,情况就类似于前两年有部分青少年豪掷数十万打赏平台主播,也有可能引来监管部门的干预。

而对泡泡玛特等盲盒IP运营商来说,千万级的二手交易规模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更多玩家保持在盲盒上投注的目光,同时要抑制过度的炒作和投机,把盲盒从风口变成一个产业,这也是盲盒IP运营商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投资者攻略出品)

相关文章:

比炒鞋更疯狂的“炒盲盒”来了 号称最高可赚39倍

媒体评盲盒玩具被炒高40倍:万物皆可炒,风险谁看到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