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全世界敬仰的企业家,不仅仅是因为短时间内打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将企业经营的智慧和哲学,升华到了思维的高度。
从内心深处做企业、做管理,用心法去塑造人的灵魂,这才是作为商圣,留给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他兼具东方现代商业理念和中国明朝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对人生的领悟非常透彻。
今天分享稻盛和夫先生的7个观点,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1、看似平凡的努力最重要
"认真努力地埋头工作",这听起来稀松平常,但却蕴含了人生的真理。
我一直坚持努力,埋头从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年轻人往往心怀远大理想,力图成就伟业。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
一步步的积累会产生魔法般的加成效果,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不脚踏实地,梦想只能沦为空中楼阁。
行走世间,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难无法避免。
选择正面击破,还是绕路而行,不同的选择就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有的也许可以轻易打倒,有的则令人望而生畏。
在我看来,不管是学习、运动还是工作,它都是实现梦想的不二法门。
2、真正塑造人格的,是挫折和苦难
我想让年轻人明白,工作具有意义和价值。
真正塑造人格的并非天资和学历,而是所经历的挫折和苦难。
历经挫折、克服万难的运动员,往往散发着人格魅力。
不管什么职业,都是一种向社会学习的途径,都是一个促使自身成长的舞台。
如果只把工作视为获取物质资料的手段,那就太令人难过了。
换言之,阅历就如同人生路上的车辙,构成了人格的图谱。
3、工作的喜悦,无可替代
有人问我,整天工作的生活是否索然无味。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一直埋头工作。
因为不少人认为兴趣和娱乐不可或缺,但在我看来,要想获得真正的喜悦,唯有工作。
如果怠慢事业,沉湎玩乐,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满足,但终究无法享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只有具备“工作充实”的前提,才能体会兴趣和娱乐的甘甜。
换言之,工作的甜美存在于攻克难关的那一刻。
工作的喜悦,并非那种单纯甜腻浅薄的喜悦,而是苦尽甘来绵绵不绝的。
很多时候即便拼命工作,也难以获得希望的成果,但这种现实的挫折,正是完善自身,磨砺人格的修行机会。
4、坚持再坚持,突破壁障才能成功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差,不过是薄纸一张。
不成功者缺乏韧性。
他们努力是努力了,但停留在普通一般的努力上,一旦碰壁,他们就会寻找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停止努力,放弃目标。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他们很快就会放弃。
要打破自己心中固化了的常识,"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突破壁障的这种自信,能使整个人格变得强韧有力。
这种顽固的既成观念,妨碍人们超越界限达至成功。
5、无论如何,必须成功
这时候需要一种紧迫感,千方百计、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搞定。
决不从困难的状况中逃离,必须迎难而上,从正面与困难对峙。
同时,不能被一切成见偏见所束缚。
只有抱着真挚的态度,只有在接受启示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才会萌生真正的创造。
如果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事物就不肯告诉我们真相。
必须用纯粹的目光观察眼前的现象。
越是艰难越要冷静,必须具备细致周密观察现象的实事求是的心态。
如果想要得到卓越的灵感,就必须具备从正面迎击困难的姿态。
这样的话,过去忽略的本质性的东西,会突然映入你的眼帘。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神悄悄的启示"。
6、把愿望提升至信念高度
从内心深处“就想这么干”的人,就是具备强烈愿望的人。
他们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提升至信念高度的强烈的愿望,他们思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他们开始努力,开始千方百计、钻研创新,可以马上重新鼓足勇气,奋勇前进。
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困难,为了实现愿望,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激情和创意源源不断。
在人生中,锐意进取、成果卓著的人,屡屡遭受挫折的人,还有平凡庸碌的人,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
7、想要成就事业,需要一种“狂”的状态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想要成就事业,需要一种"狂"的状态。
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执着的信念,这些都是打破壁障的能量源泉,也是发起挑战所需要的条件。
这是因为想要超越壁障,就要有打破这种壁障所必需的巨大能量。
如果不积极去挑战新的领域,那么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将没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进入新的领域,无论是技术开发也好,市场开拓也好,都是极其艰难的事。
而打破壁障、克服困难,需要巨大的能量。
所谓能量,就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热情。
达到所谓"狂",就是指达到充满这类强大能量的状态。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