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8年年末,多款以前只是概念的“穿孔屏”手机惊艳上市,来到现实。这才算是给未来智能手机画了一个新的方向。然而,即使大家都称“穿孔屏”设计,但它们其中的技术和工艺却有着各自的特色差异,以及厂商对穿孔屏的思考。那么今天我们就以已有的穿孔屏技术进行解析一下,看看穿孔屏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穿孔屏的理解
在分析对比现有穿孔屏技术之前,我们很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穿孔屏”。所谓“穿孔屏”,其实就是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视觉效果,在手机屏幕上冲压出一个圆孔位置,并巧妙的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LCD显示屏下面的设计,从而提升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而在现今的穿孔屏技术又可以分成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以三星的Galaxy A8s为代表, 所采用的“通孔”技术,而另一个便是以以华为nova 4、荣耀v20为代表,所采用的“盲孔”技术。虽然这两项技术的名称听起来如同天地之别,但它们都是代表着最新的屏幕开孔技术。
“通孔”技术
从上述说明我们可以得知,穿孔屏技术就是在手机的屏幕上面冲压打孔,将前置摄像头安放于此的巧妙设计。那么首先我们可以把手机分成四个层面,以便理解。四层分别是最表层的玻璃面板,往下是液晶层的屏幕层面,再往下是用作屏幕背光源的背光层,最后一层便是用作固定的最低层。四大层面环环相扣,叠成一台手机的真正屏幕。
而“通孔”技术就是在四层面的中间两层(液晶层、背光层)进行技术打孔,让前置摄像头在开孔的位置上安放,并且让最底层固定好前置摄像头,而最上面的玻璃面板层便是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这样的打孔方案听起来很是轻松,但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却是非常复杂的。毕竟除了需要在背光层上打孔外,还需要对液晶层进行加工——这不但会加大手机屏幕的加工难度,甚至还会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成本。
当然,高难度的制作工艺背后,它所能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通孔”技术的处理,使得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能够完美的镶嵌在孔道内,并且摄像头的的透光率非常高,对于拍照方面的表现与其他的手机一致。这是在保证了拍照能力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穿孔新工艺。
“盲孔”技术
与分析“通孔”技术一样,我们首先把手机理解成四个层面,从上至下排列分别是最表层、屏幕层、背光层以及最底层。
虽然大家都是进行打孔,都是为把前置摄像头内嵌孔内,但“盲孔”技术的机型(如华为Nova4、荣耀V20等)却并没有像“通孔”技术的机型(如Galaxy A8s)一样,把中间的屏幕层和背光层都进行开孔处理了。“盲孔”技术仅仅是对背光层进行了开孔,而屏幕层却是没有开孔,但是将摄像头和屏幕最大限度的贴合,以此提高镜头的透光率,来保证拍照成像的质量。
这种“盲孔”技术相比“通孔”技术,无疑是降低了加工的成本,但华为为实现如此“盲孔”技术所付出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据悉,就为了这块极点全面屏(穿孔屏),华为整个项目共投入超过300多名研发工程师,历时整整12个月才完成从预研到成品!
“通孔”技术与“盲孔”技术的差异比较
若拿两种穿孔技术来比较,其实是很难分出高低的。它们一个是在屏幕层、背光层上面穿孔,而另一个则是只穿孔了背光层。虽然看上去“盲孔”技术会略显简单,毕竟看上去只穿孔了一层嘛,但我们从华为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来看,这项技术也并不是我们从表面上看得那么轻松。因此,两项的穿孔技术无法直接比较,只能拼个旗鼓相当。
既然技术无法分出高低,那我们就从它们能带来的效果上面进行比拼。“通孔”技术虽然加工成本较高,但是它镜头的透光率得到了保证,甚至可以说,与其他的手机刘海搭载摄像头那样的成像效果是一致的。而“盲孔”技术毕竟只穿孔了背光层,所以它的加工成本会相对的低。而由于“盲孔”技术没有对屏幕层进行开孔,只是进行了贴合摄像头的处理,所以,“盲孔”技术的镜头透光率会比“通孔”技术的镜头透光率要低一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盲孔”技术并不会对自拍表现带来太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盲孔”技术的开孔直径要小,如华为nova 4的开孔直径仅有4.5mm。而“通孔”技术的开头直径要相对大一些,如三星Galaxy A8s的开头直径为6.7mm。
综上所诉,两种的开孔技术,即使是在效果上的对拼也还是无法相比较的。两者都各具特色,所能带来的效果也是各有优势。但是以我的个人观点看来,由于“盲孔”技术的成本较低,且实现的效果也是足够的理想,在普及速度具有优势。而“盲孔”技术能够保留液晶层的做法,或许预示着可以使隐藏摄像头的屏下前摄成为可能。
同时,穿孔屏也很大程度的会是未来手机厂商们的一块必争之地,特别是在今年的2019年,穿孔屏之争将会直接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现在的穿孔屏就犹如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全面屏大战,毕竟背负了“现今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好的全面屏设计”的穿孔屏,具有相当的发展趋势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我们也是只能进行预测,实际情况还是得由未来的市场和供应链来决定。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