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阿里云冲出亚马逊:亚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创立10年来,阿里云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在持续领跑中国市场之时,在亚太市场也在不断创造佳绩。

日前,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 Gartner 发布2018年全球 IT 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在亚太区域市场排名第一,2018年市场份额为 19.6% ,超过亚马逊AWS(11.0%)和微软Azure(8.0%)的总和。

阿里云冲出亚马逊:亚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不仅是 2018 年,从图表上也可以看出,2017 年阿里云在亚太区域市场份额为 14.9%,AWS 为 11.2%,Azure 为 7%。也就是说,在整个亚太地区,阿里云已经两年排名第一。

亚马逊 AWS 从 2006 年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领跑全球云计算。今天,在亚太地区,阿里云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也许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到。

不过,纵观阿里巴巴与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两家世界级巨头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而这些异同之处,正决定着阿里云能够在发展近 10 年之后「冲出亚马逊」。

三点相似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与亚马逊都是以电商业务起家。发展至今,他们在各自国家的电商市场中也有着同等地位和影响力。而在云计算方面,两家也有着 3 处明显相似点。

首先,云计算业务都是源于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倒逼创新。

1994 年与 1999 年,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先后成立。虽然两家企业所处IT基础环境、互联网普及程度、消费者购买与支付习惯都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电商业务在各自国家的快速发展。

尤其阿里。在 2003 年淘宝上线之后,业务取得了井喷式增长,年交易额每年都是几十倍的速度在增长。随着用户量与交易数据的激增,以往维持阿里前进的「发动机」开始无法负荷。尤其到 2008 年时,面对数亿人的规模,阿里传统 IOE 架构计算资源开始捉襟见肘。

阿里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疯狂增长的业务量倒逼着,像「给一辆高速行驶中的跑车换引擎」一般,从第一行代码开始书写,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亚马逊与AWS 也同样如此。

其次,阿里云与 AWS 在公司战略层面,都定位于为整体商业提供基础设施。

在没有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之前,人们要想做生意,要么办张营业执照租个门脸,要么背个包袱与城管打游击。但无论如何,人们只有「线下」这一种选择。

而阿里和亚马逊的出现,让生意以更简捷的方式从线下走到线上。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渗透,生意人所能达成交易的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电商的角度来说,阿里与亚马逊都是承载商业的基础设施平台。

云计算业务同样也是为整体商业提供的 IT 基础设施。

在阿里云和 AWS 上线之后,马云和贝索斯都意识到,云计算不仅能支撑自身业务和数据的高速增长,还能够将这些闲置的云计算资源为其他用户所用。

在他们租用云计算资源时,只需要按自己的需要进行付费,而无需像以往一样,事先采购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造成大量IT资源浪费。

最后,创始人对于云计算,都有着坚定的战略投入。

可能所有云计算从业者,都不会忘记在 2011 年中国 IT 领袖峰会上,BAT 三位掌门在讨论未来云计算发展前景时那截然不同的看法。

李彦宏当时认为,云计算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表示「云计算有价值,但那是在几千年之后的阿凡达时代」。

三人之中,只有最不懂技术的马云坚决表示:阿里巴巴必须搞云计算。

从马化腾和李彦宏的表达来看,也许他们并不否认云计算的价值,但至少当时腾讯和百度在云计算方面的投入是迟疑的。而马云的坚决则让阿里云抓住了国内云计算发展的先机。

这种坚决,还体现在阿里云在研发过程中遭遇难关的时刻。

在 2009 年到 2012 年那段时间里,研发了 3 年的阿里云依旧无法实现稳定的 5K 集群突破,这意味着阿里云不能进行大规模商用。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马云斩钉截铁告诉阿里集团所有人:「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 10 年,做不出来再说。」

三点不同

上述这 3 个相似点,决定了「为什么在众多IT巨头之中,是 AWS 和阿里云最终跑了出来」。而与 AWS 相比,阿里云又有 3 个非常明显的独有特征。这是亚马逊 AWS 所不具备的。

第一点,All in Cloud

在今年 3 月 21 日召开的 2019 阿里云峰会北京站上,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明确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大约三分之二的业务跑在公有云上。而在未来的 1~2 年内,阿里实现 100% 基于公共云,全面成为「云上的阿里巴巴」。阿里云成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技术底座。

首先,以阿里巴巴的业务体量、业务复杂程度、交易支付等环节对准确性的要求,它自身全部基于公共云,是对行业的一种最佳实践示范。

All in Cloud 意味着阿里内部将全部采用阿里云上的技术和产品,外部客户用的是什么,阿里自己用的也一样。这不单是对稳定性的信心,还能说明其产品丰富度已经能够覆盖几乎所有的商业场景。

其次,阿里经济体内丰富、复杂的场景,将给云更多的输入。ToB 与 ToC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ToB 产品需要有场景属性,需要在实际场景中提炼逻辑。

这也是很多 ToC 的公司很难建立另一条 ToB 增长线的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实际的商业场景来提炼产品逻辑,单点的技术突破也难应用到广泛的商业中。

最后,达摩院将成为前沿技术的输出中心。三年投入 1000 亿的达摩院,在机器学习、芯片、量子方面已经有不少成果。这些尖端技术和阿里云的结合,可以让云保持技术的代差优势。

要知道,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也是阿里巴巴集团 CTO。而亚马逊 AWS 更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与整个亚马逊技术力量的融会贯通。

阿里巴巴自身 All in Cloud 这样的决策,无疑是让阿里云接受如此大规模的复杂场景的考验,进一步验证提升阿里云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将给市场极大的信心,更加坚定的抛弃物理机,走向公共云。

第二点,生态的最佳实践

阿里集团业务众多,每个知名业务,几乎都设计了自己的品牌吉祥物。很多人调侃,现在的阿里巴巴,就像一个动物园,飞猪、钉钉、盒马等等。

而这些业务的出现,都是基于阿里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进行持续创新的案例。

阿里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不仅在中国是个独特的存在。即使放眼世界,能有如此之大的互联网规模、企业级复杂程度、以及在数据和支付方面金融级准确性,阿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是亚马逊所不具备的。

阿里巴巴一直被认为是下一代企业的模型,同时也拥有最多的云上最佳实践。庞大的电商交易仅需要几百名运营人员,数据智能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三点,数据智能

阿里云跟亚马逊到底有什么巨大的不同?很多从外企跳槽到阿里云的人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做数据智能,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毋庸置疑,阿里巴巴如今拥有极其海量的数据信息,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达到了 100PB(央视 60 年总共的视频数据量也仅有 80PB)。而海量数据,正是实现数据智能的先决条件。

在数据智能领域,阿里云推出了创新的城市大脑应用,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这背后是阿里数据智能技术在线下场景的具体落地和实践。

在张建锋眼中,未来,社会经济将与互联网更加融合,企业机构的业务也将全面转变为互联网业务,而未来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将从基于流程发展,演变为基于数据智能发展。

所以,阿里云构建了应对海量高并发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下一代数据库 POLARDB、中台技术、云原生的产品和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

与此同时,在今年初,阿里将自身基于电商的经验、技术与方法论进行提炼,推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将阿里自身的业务能力,透过阿里云对外进行输出,为各个行业提供数字时代所需的核心商业能力。

现在,阿里云在亚太地区坐稳了云计算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迈出「冲出亚马逊」的第一步。未来,它还有更远的征途。

相关阅读: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