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从翟天临论文19%重复率说起,区块链能否让学术不端无处遁形?

从翟天临论文19%重复率说起,区块链能否让学术不端无处遁形?

发布日期: 2019-02-12 10:11     

语音播报

猪年春节随着工作日的开启渐行渐远,在辞旧迎新时,人们都希望能博个好彩头,新年行好运。但生活的“惊喜”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就像前一秒还荣登春晚扮演打假警察的演员翟天临,下一秒却因一句“口误”成为学术打假的对象。

春晚打假反被打,是巧合还是必然?

春晚不仅仅是除夕守岁,家喻户晓的节目娱乐,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某种“风向标”的意味。从这两年的春晚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出来,打击腐败和打假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今天的春晚也不例外,由潘长江、蔡明、葛优、翟天临等演的《“儿子”回来了》,便是一个“打假”的小品。

从翟天临论文19%重复率说起,区块链能否让学术不端无处遁形?

小品中,演员翟天临饰演的是一个匡扶正义、打假的的警察,没想到这前脚刚迈出春晚,后脚就因在直播中称不知道知网是什么而被人指出其存在“学术造假”嫌疑,一时间高学历明星“博士后”成为全网围攻的对象。

随后有关其学术造假的实锤不断被爆出,多家媒体都爆料称翟天临的博士论文大量引用了黄立华教授在之前刊登的论文,论文仅仅三千多字,而复制的内容占19%,对此黄立华教授也发出朋友圈,发声说明,揭露了真相。

四川大学官网将翟天临列入了学术不端案例。央视网表态:虽说“娱乐至上的时代”,学术科研依然不可有一丝半点的妥协,必须严谨对待!

那么翟天临“学术不端”风波到底是一时“口误”引起的巧合,还是必然呢?小编认为“纸包不住火”,任何造假行为只能瞒过一时,却瞒不过一世。之所以有人进行学术造假,除了虚荣心作祟之外,跟打假难度大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最出名的学术打假案例是“方舟子打假”,但这个“打假斗士”,也曾被指责涉嫌抄袭。依靠人力打假费时费力,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判别打假对象是否真的存在学术造假行为,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借助区块链“打假”能否突围?

自从区块链技术问世以来,有关其应用落地的讨论和设想已经不在少数,我们此前的文章中也讨论过相似的话题,比如区块链是如何助力作家维权的。

对于学术造假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记录作品名称、作者名字、上链时间、链上哈希值等信息,来保障创作者的权益。

但是小编后来发现,区块链只能确保版权存证过程的可信度,无法保障信息上链前的可信度,如果他人先前一步登记,而版权实际所有方又拿不出有效证据,就很容易造成版权方权益损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解决不了“洗稿”问题。对于学术论文,借鉴别人优秀创作成果是每个研究人员都会经历的,但是如果有人可以拿别人的成果进行“洗稿”,最后署名,这种情况是极难被察觉的。

众所周知,“查重”是学术界为了避免论文抄袭而设置的评估环节,它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检索能力,识别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翟天临的实锤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其过高的查重率,直接坐实了其“学术不端”的嫌疑。

但是面对这种避免抄袭的“查重率”,市面上依然有很多“对策”,打着低价查重口号,提供查重服务的商家也不在少数,论文重复之处,换个表达方式便可蒙混过关。这是常说的“洗稿”。

区块链技术可以辅助打击“抄袭”行为,通过作品上链最大限度保护原创者权益,但是面对各式各样的“抄袭花样”,还是防不胜防。

“版权/著作权+区块链”固然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确权难问题,但根本还在于内容评估难度高,那么对于原创作者而言,保护自身权益,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作品上链,积极树立维权意识,提高抄袭成本和门槛。

尽管目前区块链助力原作者维权的能力有限,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今区块链从业者迈出的一小步,也许是版权保护斗争史上的一大步,在人力无法解决棘手问题的时候,或许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可以带给我们维权希望,值得我们去尝试。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