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区块链+公益” 拯救信任危机

“区块链+公益” 拯救信任危机

2008年,举国缟素的汶川地震后,公益渐渐走入国民视野,201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更是助推了全民慈善的“大公益时代”的来临。各种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各种公益丑闻也层出不穷。像是“郭美美事件”“罗某笑事件”等等,以及各明星的诈捐门……为公益蒙上了阴影。

公益本就是一项道德层面的事业,依托的是人们的同理心,其基础说广袤也广袤,说脆弱也脆弱。就像现在很多人碰见老人摔倒,都不敢去扶了一样,就是信任缺失的后果。近年,相关人员也一直试图把公益专业化,从专门的机构、职业的公益人到严谨的财务制度等等。其实追根究底,公益让人不信任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

 

公益的信息透明度决定了中国公益的发展速度和高度,而信息披露所需的人工核对成本,也成为掣肘公益机构和平台提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区块链的出现恰恰如雪中炭及时雨,填补了这一项的技术空缺。

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账本和共识算法,从技术上构建了一种信任危机,为公益机构和平台提供公信力。蚂蚁金融和百度度小满金融都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从20173月实现捐赠数据上链,截止2018年底,被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捐赠信息已经涵盖超过4000万用户,向近2000个公益项目捐款超过5亿元,捐款人次超过4亿。这些数据均可以查询并溯源。数据上链后,实现的善款的公开透明,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公众对公益机构和平台的不信任,解决社会信任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用户能够查询捐款时间、金额和钱财去向,包括捐款的累计金额、转账机构、接受转账的机构以及拨付用途等等。

除此之外,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建立全新的信用认证机制,提升公益行业的管理水平。比如说,将公益活动的数据一一记录在案,作为评断志愿者、公益平台和公益机构的依据,即节省人力物力,又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区块链的开放特性则进一步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减少信息共享负担。目前已经有一些机构成立公益组织联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保证各机构独立自主性的同时,又能进行大数据的共享,助力公益机构之间的合作。

 

从理论上来讲,区块链+公益不可否认是绝配。但目前的区块链公益场景的应用还停留在基础技术阶段,比如信息上链、信息溯源、信息共享等,仅仅只是相关方的前端信息交互,具备的优势并不是绝对而不可替代的。而区块链+公益在用户的参与度上也尚有欠缺,对于参与者来说,区块链并没有能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如果无法俘虏普通受众,那么区块链+公益也很难打通深度结合的道路。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