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有一本书叫做《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其核心观点在于互联网让我们注意力分散,吸收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变得更浅薄。

另一本书叫做《知识的边界》,其主要论点在于我们在全新的系统中,海量的信息,无限连接的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同时具有相反的两组观点,显得特别有意思。同时思考两组观点对立的地方,比观看一场辩论赛还要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浅薄》这本书发布于2010年,这本书分析的还是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时代下的互联网。因为,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2010年,乔布斯才刚刚发布iphone。而《知识的边界》这本书发布于2012年,后发制人,但也只涉及了少数移动互联网的现象。因此,这也给我们,在2019年,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人工智能隐隐爆发的时代,更多新的思考空间。

如果直接比这两本书哪一本更有影响力和名气,肯定是《浅薄》。但,我们不能因为哪一本书引起了更大反响就倾向于某种观点。这就太先入为主了。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浅薄》讲述的逻辑并不难懂。

首先,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会因为环境与方式不断改变。蕴藏着作者说互联网让人变傻,是直接影响人的大脑。

其次,在口耳相传的年代,古代圣贤(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记忆力超群,智慧了得,根本不需要写“书”,只通过“说”的方式就留存千年。而到了书籍广泛的年代,人们逐步把记忆外存,专注于思考、阅读、写作,读书的过程注意力非常集中。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被塑造,也可以说是驯化。

最后,作者觉得,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又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大量处于短期记忆中,接受信息多,记住信息少,回忆起来更是少得可怜。甚至,全人类的共识都将减少,人类文化将受到危机。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看了《浅薄》的逻辑非常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

转到《知识的边界》,由于写于《浅薄》之后,显然也受到其影响,更具针对性的推理与针锋相对。《知识的边界》重在破除偏见,重建新系统。

破除偏见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观点1:纸质书比网络更好。——其实未必,纸质书有很多局限性,大多数时候纸质书仅能用一种“链条状”呈现信息。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观点2:互联网让人们陷入信息过载。——其实未必,同样的,书也是海量,为什么没有过载呢?只不过互联网不再有那么多权威来源,对信息权威要有新的认识。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观点3:回声效应会让极端主义加剧。——其实未必。虽然算法逻辑有可能引导人们偏向于观看自己喜爱的信息和认同的观点。但是,互联网同样导致了信息的多元,多元的信息也更容易进入用户视野。

重建新系统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知识的本质真的从书本文字、网络信息到网络本身?这个观点并不那么好理解。作者强调的是信息虽然重要,但是比起信息,构建信息的组织关系,运行信息的网络更重要。对于互联网本身来说就是互联网多层级的协议与信息联通方式,而对于人来说,似乎就是神经网络了。知识的本质是神经网络?即便这样推演,还需要再反复思量一番。2012年,作者就如此大胆地提出了类似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论点,的确很不一样。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知识生产方式真的从传统专家到人人都是专家了?作者强调的并非是人人都可以闯入某个领域,而是一个领域内正在融入原本远离这个领域的人士,这些交融,让这一领域本身得以新的发展和突破。这种交叉程度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新的现象。

互联网,让我们浅薄还是聪慧?

知识传播方式真的从金字塔模式到网状模式?是不是还有很多知识传播还是至上而下的?作者强调,过去的金字塔层级是数据、信息、知识的模型,也就是逐层递减的金字塔模型。因此,那些没有太多意义的数据不会被广泛传播,顶层传播机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和符合价值观的知识。但是,网状的方式,更加分散,更加点状爆发。这种新方式真的成为了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吗?即便到了2019年,我们也还在思考,这真的实现了?

两本书,两个不一样的故事讲完了,你更相信哪一个?

我的观点是,在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论中,两位作者都充满了理性与感性,《浅薄》的作者也在采访中表示,他并不是想让人们远离互联网,而是需要保持警惕;《知识的边界》的作者同样也是如此,在极力推崇互联网的同时,更加理性的鼓励人们看见新观点,产生新行动。

其实,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产生连接。谁都不会否定人类彼此连接的价值,孔子还得周游历国,苏格拉底还得满大街辩论,这些都是他们产生连接的方式。

只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他们在需要“说”的时代,口落悬河。而我们,拥有更强大的连接方式,也更不应该忽视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人们总说,现在是数据时代(Data Age),我们一起产生了多少有价值的数据,还是你就是源源不断的数据源?

人们总说,现在是创感时代,我们一起创造了多少有价值的创意,还是你就是创新的源泉?

或者,这才是浅薄与聪慧的核心问题?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