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机制是个耳熟能详的词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工作获取工资其实就是一种奖励机制。这个普适定义毋需强调解释,今天只来说说区块链的奖励机制又是怎样一回事儿?
不少从业人员认为区块链真正的核心价值其实是激励机制。这个理解也很正常,就像任何app的上市推广都会有各种优惠,区块链或者说比特币的发展同样和挖矿脱不开干系。平心而论,如果挖矿没有奖励,如果比特币不能带来回报,如果上班没有工资,谁会做呢?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公链所采用的激励方式都是通证形式,有的则是基于此做了一些改进,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这一类型的共识机制,有人统称为“通证激励共识”,即DSRI(Digital Specie Reward Incentive Consensus)。中本聪所设计的区块链,参与者可以不断通过“挖矿”式计算来创建新的区块,共同维护链条的延展存续,在每一次“挖矿”成功并得到确认之后,新的区块形成,而公认胜出的“挖矿”者则获得token,并被记入公共账本。有了这个激励机制,就会有人前仆后继探索发掘开拓,区块链的技术能得以长足发展,同时,这个机制也会更加完善和快速发展。
Token,有直接翻译成代币的,也有翻译成通证的,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以密码学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可流通可编程的代码,包含BTC、类BTC、ETH、EOS等图灵完备的区块链资产。
以上释意结合,是不是就能大略清楚何为“通证激励共识”了呢。
这一章节其实可以结合共识机制来理解。即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PoW和权益证明机制PoS,以及后来出现的授权权益证明机制DPoS,来对区块链的挖矿者进行激励。这里就不再赘述PoW、PoS以及DPoS,不清楚的可以搜《【区块链那些事儿】1.6共识机制》来做一个简要的了解。
由于代码中确认了激励机制,围绕着token(通证),最初的区块链社群形成开发者、使用者和验证者三位一体的动态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该状态打通了社群的各个环节,让各方基于利益通力合作,极大改善了生产关系。比如比特币,开发者、交易者和矿工各司其职,没有专门的公司照管,但从2009年上线以来,一直运转到现在。
当然,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拓展,激励机制也会随着共识机制的完善而不断完善。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