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揭秘ICO的4年“造富神话”:别让劣币驱逐良币

区块链行业正处于迅速上升期,同时扶持性投资仍然匮乏,因此区块链界”的ICO横空出世,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迈过4年。企业通过发行自己的代币来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支持企业发展,同时这些功能型代币也可在系统平台上使用。

揭秘ICO的4年“造富神话”:别让劣币驱逐良币

不难想象,投资者/投机者看中的或是代币在交易所“上市”后的套现价值,有些项目甚至打出了200%、2000%的收益率。随着全球掀起ICO热潮,各国随处可见“烂项目”也能谱写“造富神话”的情况。2016年,这股热潮从海外烧到了中国。不过,受伤的往往是那些连项目技术都看不懂就跟风的散户。

如今,对于创新事物,全球监管方都仍在观望期,且难以落手,“一刀切”可能错杀了10%的好项目。更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像以太坊等项目的成功?ICO项目背后的什么技术才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国和境外的人才储备、风险投资(VC)参与度存在什么差距?

“我个人比较看好公有链的发展,从过去8年的发展来看,公有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因为其开放、免费、协同的特征,使任何个体和公司都可以自由加入,因此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Qtum创始人帅初对第一财经表示,相较之下,境外的人才储备、VC资本更为充沛。

比特币中国交易平台副总裁朱导麟则对记者表示,“对ICO代币这一新兴事物,在没有彻底评估风险之前,我们仍持观望态度,目前交易的币种仅有比特币、以太币等少数成熟加密货币。”不过他也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潜力,并认为未来不排除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界限会变得比较模糊。

以太坊称王

比特币本身虽然不存在ICO的概念,但其无疑是一场最为成功的试验,其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尽管不乏政府认为比特币是不合法的洗钱工具,但去中心化的思想也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并带动了此后聚焦区块链技术的ICO的大发展。

比特币始于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诞生后的六年里,比特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货币,经历了无数的市场考验和技术攻击,始终屹立不倒。现在比特币已成长为一个在全球有着数百万用户,数万商家接受付款,市值最高达百亿美元的货币系统。

从运行上来看,比特币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上的去中心化账本。简单做个比喻,银行是一个中心化账本,账本存储在银行的中心数据库,上面写着:张三的A账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号余额2000元……当张三想要通过A账号转账1000元给李四的B账号时:① 张三到银行,向银行提交转账要求。② 银行通过银行卡密码等方式确认张三身份,并检查张三的A账号是否有足够余额。③ 检查通过后,银行增加一条转账记录:A账号向B账号转账1000元,并修改余额:A账号余额=3000-1000=2000元,B账号余额=2000+1000=3000元。

“去中心化账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假设有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大家不是靠银行,而是自己用账本来记录谁有多少钱,每个人的账本上都写着:张三的A账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号余额2000元……当张三想要通过A账号转账1000元给李四的B账号时,全村人都会来验证这笔交易的真实性并共同记账。

去中心化账本(比特币)的用户在电脑上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软件,这样的电脑称为一个节点(node)。大量节点电脑互相连接,形成一张像蜘蛛网一样的P2P(点对点)网络。

同时,记账的权力分享给所有愿意记账的人,记账也是“矿工”进行“挖矿”的过程,即参与维护比特币网络节点的过程,通过协作生成新区块来获取一定量新增的比特币。也就是说,当用户发布交易后,需要有人将交易进行确认,写到区块链中,形成新的区块。“挖矿”是计算机Hash(哈希)随机碰撞的过程,考验“矿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成功记账后“矿工”就能获得一定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每个区块的奖励一开始是50个比特币,每隔21万个区块,奖励自动减半,即4年时间,最终比特币总量稳定在2100万个。因此,比特币是一种通缩的货币。这也使得比特币近几年来水涨船高,比特币单枚价格已多次突破了30000人民币,在国内外,“挖矿”也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

在比特币网络的理论基础之上,2013年开始,境外真正意义上的ICO开始涌现,但绝大部分ICO都因过度炒作或者诈骗而宣告失败。不过,至今为止最成功的 ICO 项目——以太坊(Ethereum)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以太坊通过发行以太币(ETH)而募集资金超过 1800 万美元,截止2017年5月 31日,市值也达到了 200 亿美元。以太币从人民币6元左右开始启动,如今已经突破了25000元。

其实,以太坊是建立在比特币理论基础之上的底层去中心化区块链基础设施,一个开源平台,可以创建和发布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最终实现“去中心化因特网”。在以太坊上可以创建任何智能合约,包括可以代表数字资产的智能合约,而这些数字资产被称为以太坊代币。

其实,这就类似苹果的App Store 是提供 iOS Apps 的平台一样。然而,和苹果不同的是,去中心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以太坊没有中心实体来控制哪些程序可以上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

以太坊的原生代币,以太币有两个用途:第一,应用程序需要为他们做出的每一个操作付费,这样可以避免被损坏的或恶意的程序走向失控;第二,对于那些将自己的资源贡献给去中心化网络的人们,以太币是一种奖励。

有圈内人打了一个比方,以太坊可以被想象成一片已经平整好的新世界的土地,所有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全部做好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构建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符合这片土地的基础规则。

一开始这片土地(以太坊)上什么都没有,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高楼大厦在施工,并且日益繁荣,甚至连全球最大的十一家银行也将在这篇土地上建立R3大楼(R3区块链联盟),更多的大型企业正在打听如何入驻,这片土地成为一个繁荣的新世界的情况,正在一天天变得可能。 而以太币不过是这个新世界流动的货币,可以用来交水电费,购买服务,也是整个新世界的金融血液。

不过,朱导麟也对记者表示,“网络安全存在风险,从以太坊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募集的资本可能潜在受到黑客的攻击。”

例如,The DAO就在2016年6月遭遇了黑客攻击,黑客发起针对其智能合约多个漏洞的攻击,并向一个匿名地址转移了3600万个以太币,导致币价大跌。

The DAO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它也是一个盈利性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利用自己掌控的以太币资金,通过投资以太坊上的应用为其成员创造价值。在The DAO创建期,任何人都可以向它的众筹合约发送以太币,获得DAO代币。早前,The DAO众筹了超过1.3亿美元的资金,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众筹项目。

不过,2016年6月30日,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硬分叉设想,分裂出的“正统以太币”大跌,但此后慢慢恢复。尽管有漏洞和曲折,但以太坊这个“去中心化因特网”的前景仍然受到各界追捧,短期内难以逆转。

今年7月,一个被称为“下一个以太坊”的项目Tezos又横空出世,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ICO,在13天内募集到了惊人的约合15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不基于以太坊的新区块链平台。Tezos 在没有基础设施、矿工,或是开发人员和第三方支持下,就可以自动实现更新,能避免出现“硬分叉”现象。Tezos的创始人也有丰富的华尔街对冲基金背景。

如何鉴别ICO项目

且不论未来ICO会面临何种模式的监管,但看过了全球这些可谓成功的项目,转观今年国内不少“炒空气”的ICO项目,答案可想而知。当然,境外的“烂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认真鉴别则成了关键。

“其实,评价项目就那几个标准,是不是真区块链?有没有必要用区块链解决?团队是不是真的从事过区块链技术开发(很多人都是假简历,区块链技术目前还是有难度的,真正成熟的技术人员不多)?有没有实体注册(防止跑路)?”万维链市场负责人陆利华对记者表示。

“其实区块链的技术就那些,是不是真区块链,行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有些大家都不方便说,一般散户即使是看了项目‘白皮书’(类似IPO招股书),也只能说是读天书。”某区块链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过去4年成功的ICO项目,第一财经记者也总结了以下几个判断靠谱ICO项目的重点。

首先,要有区块链底层哲学支撑,区块链的底层哲学是去中心化。大多数靠谱的ICO项目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是要解决具体问题的,如果仅仅单纯的概念包装,很难获得支持。例如,Bancor主要解决各种加密代币之间持续流动性和异步价格发现问题,尤其帮助小型的加密代币获得流动性。只有有了流通性,才能让小型加密代币获得价值,促进社区发展。

其次,几乎都是代码开源项目,大多都会上传源码到github,否则目前阶段基本不用参与这类ICO,因为传销项目的嫌疑极大。

同时,一份翔实的白皮书至关重要,一般白皮书上会有简介,会用易懂的语言告诉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有什么价值、融资的代币怎么分、怎么使用代币、ICO规则是什么、团队是什么背景、是不是可以落地的项目。有趣的是,此前记者曾发现一个ICO项目白皮书中,将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名字写成了Zhong Bencong,忽悠程度令人瞠目。

当然,即使上述要素都齐备,ICO项目仍然有风险,毕竟未来的技术需要漫长的时间考验。几年前,有一家公司BitPay融资3亿美元,背后的投资人有的是世界最顶级大佬,目前也是处境艰难。

此外,ICO项目可以分为三类:应用类、平台类、底层技术类。

“我个人比较看好公有链的发展,从过去8年的发展来看,公有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因为其开放,免费,协同的特征,使任何个体和公司都可以自由的加入,因此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有很多联盟链会向公有链靠拢或者借力。”帅初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些项目是为了发代币融资(圈钱)而创造代币。究竟哪些项目真的有价值呢?

“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有几类项目,通过ICO有一定的意义——第一,基础公有链 (ETH、Qtum、Tezos等);第二,基于公有链的协议拓展 (闪电网络、跨链协议 等);第三, 基于区块链的其他技术创新 (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交易协议等);第四,部分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数据隐私、预测市场、数字身份等)。”帅初称。

在他看来,ICO最初的起源是为了促进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创新,但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前提是监管政策的落地。

眼下,所谓的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此前提及的公有链例如以太坊完全去中心化,即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阅读和发送交易,都能参与到共识形成过程——决定在链条上添加什么区块以及现状是怎样的。

而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即共识形成过程由预先选择的一系列的节点所掌控,例如,设想一个有15个金融机构的团体,每个机构都操作一个节点,为了使区块生效,其中的10个必须签署那个区块。目前,这在境内外金融机构中的实操性比较大,例如可以运用在银行同业应收账款业务中,有几家相关银行共同记账,解决了究竟由哪一家银行保存数据的烦恼。

相应的,私人区块链指书写许可对一个组织保持中心化。“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排除以后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界限会变得比较模糊。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较为复杂的读写权限,也许有部分权限的节点会向所有人开发,而部分记账或者核心权限的节点只能向许可的节点开放,那就会不再是纯粹的公有链或者私有链。”朱导麟告诉记者。

人才、技术、风投资本仍存差距

相比之下,就整体区块链技术发展而言,境内外存在什么差别或差距呢?

“中国的区块链产业与境外有很大的差异,”帅初告诉记者,“我个人把区块链产业分为上中下游的结构,最下游属于矿机设计和制造,国内在挖矿产业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因此发展良好;中游产业包括矿池服务、钱包服务、交易所服务等,国内在这一块也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钱包服务领域(包括硬件钱包等)还有一定的欠缺;最上游的产业包括区块链协议和标准的开发和制定,国内在核心代码和核心协议开发层面有着很大的不足。”

“对于区块链这一分布式网络来说,行业最有话语权的还是软件的开发和控制,类似通信行业4G、5G标准,是最基础的协议。” 帅初指出,从软件开发这一层面,国内和国际相比还是很落后,基本上95%的项目还都在境外。

Coin Market Cap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的还没有来自中国的项目,来自中国的NEO和Qtum项目排名分别为14和15位。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比特币和以太坊,而在目前市值近500亿美元的比特币分布式系统里,没有一个开发者来自中国。以太坊几百位开发者中仅有两位中国人。

国内区块链研发落后,人才的缺失是重要原因。目前国内高校并没有开设区块链的专业课程,目前行业从业者大多数是接触比特币后自学。而如今的中国创业团队,基本1/3或一半是外国人,或者是从BAT挖角,然后自己进行培训。

其次,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作人孙铭律师对记者表示,海外的VC投资了很多区块链的团队和方向,除了传统投资人,还有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区块链资本(Blockchain Capital),但国内的VC投资比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区块链资本((Blockchain Capital)募集完成1300万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专注于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的初创企业,这次募集获得了超额认购,原本预期的基金规模为1000万美金。此前的2015年6月,区块链资本成功募集了一支700万美元规模的基金。

自从成立伊始,区块链资本已经投资了37家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并募集了超过1500万美金的风险基金,其投资组合包括Abra、Blockstream、Coinbase、Ripple以及Wave。

一家近期即将开始ICO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规划的是长远的生态,ICO发行的代币是将来生态的重要部分。募集满后,我们其实不急着上市,因此,长期的VC资金可能是一个好渠道。”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