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慢病管理最正确的产品方式


本篇文章作者详细描述了“医疗健康+互联网”领域慢病管理最理想的业务产品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慢病管理最正确的产品方式

最近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基于全行业产业链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具体见我的主页里写过的文章。

一、概述

本文主要来描述一下,如果内外部资源都完美存在的情况下,成功概率最高的路径是怎样的?

接下来会先给出我的论点,然后会详细的陈诉各个论据,从而实现对做健康管理最科学的产品路径的全面剖析。

二、论点

我认为在“医疗健康+互联网”这个领域做健康管理,最好的产品路径就是:

  • 从线下去反推线上,通过线下医院、医生作为抓手,汇聚最精准的患者到线上,然后依据不同导入路径的不同患者,做区别的产品功能输出,做个性化的患者群体运营。对患者提供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数据监控和分析、健康服务介入、健康目标达成这一整套健康干预全过程服务。
  • 依据患者健康状态的变化,再从线上到线下,去做随诊和复诊。
  • 通过线上和线下不断的循环,不断完善对慢病患者的健康干预过程。

三、论据

为支撑上述论点,有以下论据,下面具体展开聊一下:

慢病管理的本质:

  • 慢病管理是以慢病数据为基础,以健康服务为手段,以改善和解决用户慢病问题为目标的干预过程。
  • 该干预过程会累计产生健康内容,基于健康内容进入数据、服务、目标的再循环。

慢病管理的目标:

通过健康服务(线上或线下)来长时间的保证慢病患者的健康。

产品路径是:

通过线下医院、医生作为抓手,抓取精准患者,患者到线上后,依据导入口,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服务,监控健康状态,依据健康状态,决定随诊策略,基于随诊策略,再导流到线下,依次循环。

那接下来,我们围绕慢病管理的目标,沿着这条正确的产品路径来探索慢病管理的本质。

这个深度剖析的探索过程便是为上面论点提供论据的过程。

先把沿着这条路径的探索过程通过几个问题来做分解,并针对每个被分解的问题详细论述,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3.1 问题

用户从哪里来?【新用户来源?】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上来?【为什么来?】

用户上来平台后他们想做什么?【用户诉求?】

用户这些诉求的特点?【诉求特点?】

如何满足这些用户的这些诉求?【落地?】

3.2 用户从哪里来?

沿着这条路径,从线下通过医院、医生这两类抓手来导入线上,可以把新用户分为几个类别:

  • 线下医院的患者;
  • 社区的患者;
  • 患者的家属;
  • 被口碑传播的患者。

3.3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上来?

3.3.1 线下医院的患者

场景:

该患者群体去线下医院就医后,在诊中和诊后环节,被诊断出有慢性疾病,存在健康问题。主治医生在这时候介入将患者导入到线上,后续包括跟该医生的沟通、电子病历、数据指标监控等诊后环节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为什么来?

患者进入医院就诊过程中,对医生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患者会遵医嘱,在线上跟线下服务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患者是非常能接受线上服务的。

3.3.2 社区的患者

定义:这里的社区指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疗中心、社区健康中心等。

场景:

社区通常是患者有轻微症状时第一个介入的医疗机构,也是跟慢病患者交互关系最密切的机构。

患者经过社区的检测或诊断,基于诊断结果,由医生引导患者进入线上,后续包括预约、挂号等诊前环节的事情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后续该类型患者会被导入到医院中治疗,成为线下医院的患者。

为什么来?

在社区被诊断出问题,需要去就诊,通过线上服务可以方便预约挂号,并把检测诊断报告同步至医院。患者为了更方便治疗疾病,更方便就医会去使用。

3.3.3 患者的家属

场景:

  • 陪同父母就医时获知。
  • 从父母处得知这个东西,并关注。

为什么来?

  • 期望能够获知父母实时的健康数据、健康状态。
  • 期望帮助父母做健康管理。

3.3.4 被口碑传播的患者

场景:

同病种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后,得知线上服务。

为什么来?

期待获得跟同病种患友一样优质的健康管理。

3.4 用户上来平台后他们想做什么?

3.4.1 线下医院的患者

这类患者是遵医嘱上来的,他们期望上来后:

  • 能够把自己在医院诊断历史记录在手机上查看,包括:健康数据、病历、处方等。
  • 能够跟自己信任的医生在线上沟通,有问题及时问医生,不用频繁跑医院。
  • 希望医生能够帮助自己监控自己的健康状态,如果有健康状态异常,医生可以帮助自己提醒并解决。

关键词: 健康档案、信任沟通、健康状态监控、健康问题解决。

3.4.2 社区的患者

这类患者是在社区被检测出可能问题上来的,他们期望上来后:

  • 解决被检测出来的问题,这个阶段在线上服务上面他们主要关注转诊,预约、挂号、找医生。
  • 进入诊中环节后,此类用户就会变化成【线下医院的患者】。

关键词: 转诊。

核心方式:

  • KOL下沉社区去导流。(如知名医疗专家、科室主任等)
  • 社区主动导流。

3.4.3 患者的家属

这类用户是为帮助父母而上来的,他们期望上来后:

  • 期望能够获知父母实时的健康数据、健康状态。
  • 期望帮助父母做健康管理。

关键词: 父母健康数据、父母健康状态、代父母做健康管理(这部分需细化)

3.4.4 被口碑传播的患者

这类患者是被病友口碑传播上来的,他们期望上来后:

获得跟病友口述一样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因每个用户上来的目的不明确,故诉求不明晰,需继续深入挖掘。

3.5 用户这些诉求的特点?

3.5.1 线下医院的患者

关键词: 健康档案、信任沟通、健康状态监控、健康问题解决。

诉求特点:

  • 线上线下双向互通的健康档案。
  • 线下要有方便采集健康数据的方式或工具。
  • 信任的医生,顺畅的线上沟通。
  • 健康状态可被监控。(计算机+人工)
  • 健康状态异常的问题可被处理。(方便去线下医院处理异常问题)

3.5.2 社区的患者

关键词: 转诊。

诉求特点:

  • 通过这个入口上来的患者在最初阶段最关注的是自己疑似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最核心想做的是快速找到医院找到医生。
  • 在诊后的随诊或复诊环节,依据疾病的不同程度去不同线下做处理(重的去医院,轻的去社区),该阶段去社区的患者更关注的是疾病被控制的情况。

3.5.3 患者的家属

关键词: 父母健康数据、父母健康状态、代父母做健康管理(这部分需细化)

诉求特点:

  • 要能够随时看到父母的健康数据,而且这个健康数据应该是实时更新的,而且应该是准确的,能够反映父母最新的健康情况。
  • 非专业的子女们不一定能看懂健康数据,要能够通过计算机或者医生人工接入的方式把健康数据转变成可理解的自然语言,也就是子女能看懂的父母的健康状态。
  • 代父母做健康管理这部分需要比较细化,比如用药管理、查看医生对父母的医嘱等。

3.5.4 被口碑传播的患者

关键词:诉求不明晰。

这类用户入口方向是明确的,但上来线上后的目标是不确定的,对平台的期望也是不确定的,需要进一步通过数据和运营来分析。

3.6 如何满足这些用户的这些诉求?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已经获知了不同类别的用户上来的路径和诉求特点,接下来是怎么基于这些条件来满足用户的诉求,此刻可落地到大功能的部分。

3.6.1 线下医院的患者:

产品功能:

  • 健康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数据自动双向传播)
  • 实时健康档案。
  • 医患沟通。
  • 健康状态监控及预警提醒。

3.6.2 社区的患者

产品功能:

转诊。(预约、挂号)

健康状态监控及预警提醒。

3.6.3 患者的家属

产品功能:

父母的实时健康数据。

父母的实时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异常提醒。

父母健康问题的处理。(转诊、医患沟通等)

3.6.4 被口碑传播的患者

产品功能:

不确定,需通过数据和运营策略来挖掘。

小结:

以上通过产品路径的探索,列举了具体的论据来实证论点,从而明确了在前文中提到在“医疗健康+互联网”这个领域做健康管理,最好的产品路径是:

通过线下医院、医生作为抓手,抓取精准患者,患者到线上后,依据导入口,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服务,监控健康状态,依据健康状态,决定随诊策略,基于随诊策略,再导流到线下,依次循环。

当我们明确了正确的产品路径,去落地实现这种产品路径仍然需要很多基础条件:

  • 需要具备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社区医院这种三级结构,能够具备医疗最基层到中上层的全链路能力。这样才能通过三级结构实现通过线上产品黏连患者、通过社区医院稳固患者、通过三甲医院治疗患者的三级策略。
  • 产品主控方要能够控制节奏,不贪图数据的好看,通过线下抓手,完善线上服务,等业务都跑通后,再去做大规模的线上抓手。对于主控团队要有很高的节奏要求和定力要求。

 

作者:田丝儿,公众号:U-4EverYoung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