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是不是真的不打算给我退押金了?申请了两周多了吧。”“半个月前申请的退押金,一直都没有结果……”国内部分城市的ofo用户在网上发帖吐槽,词语中透露着疑虑和焦灼。
对于重资产的共享单车行业,用户交付的押金成为企业的资金池,退费的顺畅与否往往成为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近两年来,多家共享单车品牌出现经营困难问题,最后都表现为大规模的难退押金。
除了曾经如日中天的共享经济头部平台ofo持续被唱衰外,网约车也同样接连发生人身安全危机,引起全民高度关注。2018年,可谓是共享经济领域的多事之秋。
作为曾经被誉为典范的共享单车,随着玩家的竞相入场,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不同颜色自行车之间的较量更是被人们戏称为“彩虹大战”。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充电宝到雨伞,共享经济的触角几乎触及到了各种场景,国内的共享经济行业呈现出了繁荣态势,共享经济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资本的疯狂涌入,共享经济的增长也几近癫狂。人们不禁想问:究竟是真共享还是伪共享?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应当是基于人们已有存量物品的共享,即通过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来降低整个社会以及个人的成本支出,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
而就眼前的共享经济模式而言,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现有存量物品利用效率提升的场景。比如共享单车,各路商家依靠的仍是大批量生产自行车投放市场,侧重点始终是放在“增量”而非“存量”上。 据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初,摩拜和ofo在北京各自拥有大约15万辆单车,然而到了年底,二者的单车总量直逼200万辆。
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共享单车,被称为“租赁单车”更为贴切,采用的也是以往租赁经济的路数。这种共享经济,并没有真正贯彻“共享”的理念。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模式,才是共享经济的必由之路。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如今共享单车本质上还是租赁经济。用户通过平台实现使用权的连接,平台所有者能够收取交易手续费和控制网络服务,用户在消费的过程中也易产生隐形成本。
但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本质上应不再强调集中,不再有中介方的存在,分散化的社会资源应可让用户以点对点的方式参与并进行付出与受益,实现用户之间的直接对接。
其次,利用区块链与共享经济的结合改善用户行为途径。共享经济模式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人性,这可用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理论解释。
该理论的宗旨有两层含义:
1、对于有限的公共资源来说,每个人都拥有使用权,同时却没有权利阻止他人使用,因产权的不清晰而导致每个使用者都更加倾向于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
2、 由于有力监管的缺乏,使得人们在过度利用公共资源时无需担心受到任何惩罚,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而每个人最后都将得不到好处。
眼下的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现代版“公地悲剧”——由于监管缺失,导致每个用户的犯错成本极低。如此一来,损坏的单车数不胜数、随处可见,对于商家来说非但不能再创造利润,反而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浪费,经营亏损甚至倒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如果存在一个流通于整个行业的信誉数据,那用户就只能改善自己的消费行为了,因为信誉太差将直接影响他们使用其他新的平台。并且用户会极大注意个人行为的影响,损坏的单车数量将会大为减少,更有利于商家改变路数,由“增量”变为“存量”,由“租赁经济”变成“共享经济”。
最后,共享经济是将社会中零碎、闲置的资源重新整合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内将商品的使用权转移而获得额外收益。当使用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时,信息数据只被商品拥有者享有,因此信息数据可以得到保障;但如果在两者之间有第三方的介入,则商品的使用权与拥有权变为多人享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客户信息隐私泄露。
共享经济时代,客户的信息数据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平台所掌握,而作为信息的拥有者的用户却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数据被搜集后会如何存储或者数据流向于何处,因而存在较大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应利用好区块链技术和分散化信任允许个人直接互联、共享和交易,真正实现一个能够对等交易和共享经济的平台,做好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
根据高盛2017年发布的《区块链:从理论到实践》报告,指出了七大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其中,“区块链+共享经济”被放在首位。报告分析,区块链中的信息和数据具有公开透明、无法篡改等特点,可以为共享经济提供信用保障。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互信与共享,与共享经济的理念完全契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可以在共享经济领域大显身手,从而推动共享经济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未来,如何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自身盈利,如何在打破垄断、防止资本绑架市场以及营造公正透明法制的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工夫,或许才是投资人和这些平台的创始人更希望看到的结果。
区块链与共享经济的发展之路,才刚刚启程,也值得利好。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