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宜做梦。
一
2017年5月,孟非和黄磊在南京开了家火锅店,取名“黄粱一孟”。
开业当天,宾客盈门,精致的铜锅内,牛油都被雕成了Hellokitty或玫瑰花的形状。
然而沸油未冷,已黄粱梦醒,今年12月初,火锅店关闭,官方说法称租赁到期。
食客们的吐槽更接近真相:一盘毛肚198元,人均消费300元以上,吃不起。
在一个消费理性的年代,明星光环加持有限,性价比高于一切。
在中国,商业故事成败背后,其实都是大众情绪的起伏。
亢奋时,举目都是传奇;冷静后,处处可见泡沫。
大众情绪第一次亢奋,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大潮如决堤般到来,全民裹挟又兴奋难安。
雀巢咖啡打出广告“味道好极了”,结果上海一年喝掉了500吨速溶咖啡。肯德基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雪夜长队堵断了前门大街。
开业数月后,有人兴奋地包下这家肯德基店,举办婚礼。
北京王府井百货,每日开门,冲入人群如脱缰野马,任何新上市商品都被买空。最后,商场给所有柜台安了钢管围栏。
在广州,中国第一批超市已学会使用透明包装。
此前开业时,好奇的人们撕掉了人头马、万宝路甚至洗衣粉的包装,只为看看这些传说商品的模样。
浪潮之中,一款名为章光101的生发水,被圈点为时代爆款。
九十年代初坊间传言,去北京有三件事,“爬长城、吃烤鸭、治秃子”。
这款赤脚医生发明的药水,最后漂洋过海卖到日本,引发全民排队,甚至烧坏了大量收银机。
两名旅日年轻人看到商机,从中国向日本倒卖生发水。
一人叫周正毅,日后成为上海首富。一人叫李晓华,成为雄踞九十年代的北京富豪。
九十年代初,发明生发水的赵章光身家过亿,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第八。而卖生发水的李晓华,排名第二。
1992年,北京亚运村举办车展,第一次向国人展示法拉利跑车。厂商原计划只是展示,认为没人买得起。
李晓华赶到后用13.88万美元买入,并申请了外商专用的 “京A00001”牌照。
法拉利奔驰在长安街上,李晓华风衣墨镜,过去尊贵的红色,专属天安门城楼,而在亢奋的时代,红色属于法拉利跑车。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拍下照片,介绍新时代的中国,世界哗然,外媒称李晓华为“法拉利先生”。
时代如跑车般冲刺轰鸣,亢奋的人们,追求的价值,常在商品之外。
李晓华买跑车那年,长沙举办了大哥大吉祥号码拍卖会。
“9000001”和“9008888”最终落锤21万和30万元。
当年一部电话25000元,入网费6000元,足够在长沙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
参加拍卖会的老板,嫌弃到手大哥大,不如港片中气派,特意又加上3块黑厚的电池。
他的名片上,用烫金字印上大哥大号码,比姓名还大一圈。
那是一个崇尚8的时代,也是一个狂放的时代。所有的买卖,都带着欲望的影子。
二
亢奋过度,总会引发眩晕,奢侈品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999年,杭州大厦总经理童民强,坐在香港奢侈品店门外,苦等两个小时,邀请对方入驻。
得知要与雅戈尔等品牌同处,对方冷淡回答:老板出差,不知归期。
然而到了2003年,LV、Dior、Celine、Fendi等十多个大牌主动登门,恳求入驻杭州大厦。LV还创下了全球最快开店纪录。
日后成为风波主角的D&G,也在同期抢滩中国。
它曾颇受东北富豪青睐,因为牌子看起来像“大哥”拼音缩写,穿在身上引人侧目。
在上海,年轻的郭敬明用文字堆砌浮华的生活。他的读者们,幻想身着阿玛尼与普拉达,穿梭于香奈儿和迪奥的香气中。
截至2013年,《小时代》系列一共卖出670万册。
社科院报告说,中国所有传统文学类刊物的发行量加在一起,只抵得上郭敬明旗下的五本杂志。
浮华之下,优劣判断标准,只剩下名气和价格。
一瓶1982年拉菲,3年间售价从600元飙至10万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菲酒庄迎合中国土豪,在标签中加上了象征吉利的8。
他们坚信,中国顾客的风格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其实大部分人对拉菲的了解,仅来自《赌神》中周润发那句“来瓶82年的拉菲”。
品酒大师嘲讽,拉菲口感很干,与酸甜辛辣的中餐搭配是场酷刑。
在北京马连道,数年间,茶叶包装从铁木一路进化到玉瓷,拍卖会上频出价超10万的茶王。
茶商说,懂茶的并不多。“买家往往看重包装,对茶叶品性反而不在乎”。
华丽的包装,裹着变形的诱惑。
2012年,一名安徽男孩为买苹果手机,在网上发帖卖肾,经黑中介非法手术后,成为三级伤残。
韩国媒体称,不正确的消费观正在中国盛行。同样的浪潮,他们也曾亲历。
三
幻梦总会清醒,当狂热消退,消费开始回归理性。那些看似浮华的东西,不再等同于高级。
编织幻梦的郭敬明,在今年夏天悄然延迟了《爵迹2》的档期。
几年前,曾有人出价2亿,购买李晓华手中第一辆法拉利,他拒绝了。
他把车子尘封在银泰中心地下车库,盖上红色遮布。他说,那只是一辆旧车。
人们松开紧踩的油门,停下狂奔的脚步。
2013年,瑞士钟表中国销量下滑15%。2014年,东北第一家LV专卖店悄然关闭。
两年前,华北最大的葡萄酒商城走掉了半数店铺。留下的商户在门口贴上“128元两瓶”折扣广告。
82年的拉菲,售价早已从10万元一路腰斩。
三里屯与王府井奢侈品店,罕见地推出打折专区,曾经面孔高冷的店员,殷勤揽客,但驻足者屈指可数。
年轻人依然热衷日本旅游,却不再争抢电饭锅与马桶盖,而是在商店里精挑细选,对着手机比价。
他们在本子上定下节流计划,攒钱数月,只为一睹京都的樱花。
人们不再只买30多元一杯的星巴克,转而用手机定下优惠更多的外卖咖啡。
人们不再迷信时尚杂志的推荐,而是全网搜索实用的化妆品,口碑爆棚的常一夜脱销。
人们不再追求国际大牌的豪奢,而更看重网购衣物的面料,优衣库店内,人流如潮。
今年12月,唯品会与腾讯新闻《原子智库》联合发布《中国家庭精明消费报告》,由监测与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执行。
数据显示,消费者正在集体回归理性,一二线追求“买得精、买得少、但买得好”,三四线则开始享受“好货不贵”。
人们不再单纯地迷恋国际大牌。
根据唯品会的数据,OPPO在一二线城市,2018年对比2014年的销售增长率为3618.44%,VIVO是3056.66%,而苹果和三星出现了负增长 。
所有受访者对网购的关注因素中,都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75%的受访者强调,特别注重性价比。
在经历了时代的轮回后,大众情绪已从亢奋重回理性。
黄粱梦再好也是虚幻,那碗填满的黄粱饭,才是过冬的保证。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