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要离开北京么?」

这是一个对于漂在北京的年轻人来说无法回避、不时被提及的问题。每到年底,这个问题就会像固定节目般出现,被讨论、被争论,有人行动,有人则没有。

在行动的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选择了杭州这个城市。我们采访了十几个从「北漂」变成「杭漂」的年轻人,聊了聊这一变化背后的东西。

它有可能变成一种趋势么?我们不知道,也想通过这些故事,听听你的想法。无论你身处哪里、如何看待「离开北京」这个事儿,我们都想要听到你的故事。文末给你了一个讲出自己故事的机会,关于城市选择、关于工作与生活,关于焦虑。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1995年的电影《混在北京》里,「留下或离开」就是困扰着第一代北漂青年的问题。他们怀揣着梦想、聚住在二环内的筒子楼里。打拼数年后,有人终于找到了扎根的方法,也有人带着愤懑和不舍离开。张国立饰演的文学评论家沙新决心跟待产的妻子回家乡,他在告别的火车站台上留下一句:最喜欢的还是北京。

22年之后的北京,北漂面临着的仍然是同一个问题,除了住在二环内和住在五环外的区别,还有日益严重的雾霾,更加严峻的落户政策等问题。「留在北京」变得越来越难。因此每到年底,「逃离」就变成了一个热门词。

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20年来的外来新居民中,近年来曾经动过离开北京想法的占调查对象的80%,但真正有可能付诸于行动的人只有28%.

28%的人去了哪里?杭州也许是其中一个答案。

从「北漂」到「杭漂」,无疑是一股暗自涌动在互联网圈的浪潮。近一年,不少漂在北京的年轻人都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相信这不是孤立的事件,因此我们找到了更多做出相同决定的人,并且和他们聊了聊这件事。

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部电影一样,我们认为每个年轻人自己的生活就像电影一般,现实、充满戏剧性且能以小窥大地看到一些东西。于是在讲他们的故事前,我们先快速认识一下他们。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从「北漂」到「杭漂」,这是6个人关于城市、工作、焦虑与选择的故事

「留在北京,真的太难了」

小小第一次有了逃离北京的想法,是在2015年的冬天。某天,小小在西城区外文局5层的办公室往外看,她发现一街之隔的一栋写字楼不见了,窗子外边,像贴了一张灰色的塑料纸。后来的一段时间,她的嗓子都很不舒服,在家休息了几天,不敢出门,也不敢开窗。

但直到今年年中,小小才想明白了:她不会留在北京一辈子。

除了雾霾,真正促使她离开的原因,还是和大部分挣扎在北京的外地人一样——户口和房子。

「钱还好说,户口的问题几乎没法解决。」小小说,在北京要想落户,要不一毕业进大国企,要就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像她这样一毕业就投身互联网大潮的人来说,几乎与京户无缘。

「我毕业那会儿没考虑过这些,现在年纪也大了,也要开始考虑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在北京没有户口孩子怎么上学呢?要么就足够有钱,上国际学校,一年几十万就没有了。」

但就算拿到了京户,房子这座大山也难以逾越。2016年12月底,陈苍苍接到房东打来电话:房租要涨。男朋友还没回来,她一下子哭了,想着,明年一定要买房了。

也是在去年年初,陈苍苍拿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仿佛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接着就是攒钱买房子结婚了。但这一切卡在了房价上。

在京10年,陈苍苍和男友对房子的看法和现行政策高度一致: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他们坚信房价不会一直涨,当然事情的走向一直超乎他们的预期。

2007,到2017,一晃10年过去了。2007年,陈苍苍住的四环边上的房子均价只有1万元,2017年,则超过了10万。「按照房价涨的速度,我们要买到一套比较满意的房子几乎不可能。」陈苍苍说,「留在北京,真的太难了。」

今年年初,这对拥有北京户口且供职于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情侣,第一次认认真真地讨论是不是应该离开北京了?他们很快达成了共识,去杭州。

「我不想等到杭州变成下一个北京的时候,才考虑过去」

杭州在享受着「新一线」的光环的同时,也在面临着猛涨的房价和限购。(第一财经发布《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宁波。)

两年前,王琦瑶辞去在京5年的媒体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并把家从北京搬到了杭州。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王琦瑶总觉得江南的样子就是杭州了。这是一种刻板印象,难以磨灭,以至于想到离开时,感情上就偏向了杭州。

去年3月,王琦瑶在杭州买了一套两居室,装修精美,视野开阔,90平米的面积,她觉得宽敞得惊人。9月,杭州接连出了限购政策,房价大涨,她庆幸自己早早下了决定。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

去年年中,刚毕业的Phil就产生了去杭州的念头,当时他和父母就商量着,要在杭州先买一套房。Phil着手关注起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借着出差的机会,连续跑了好几个楼盘。但还没等出手,杭州就开始限购了,错过了最后的机会,往后在杭州买房需要连续交1年社保以上才能购房。(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