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运动员在家门口登上领奖台时,怎么可以穿外国品牌的运动服?”
1990年8月,李宁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手中接过了亚运“圣火”。
这个神圣的经典时刻,通过电视定格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当时,赞助亚运火炬传递仪式的竞争相当激烈,国家体委报价300万美元,日本的富士、韩国的三星都极有兴趣,但李宁只拿得出250万美金。
怎么办?
无奈之下,李宁找到国家体委,说出了文章开头那句话。
在那个体育商业化还不那么浓郁的年代,李宁靠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和家国情怀为民族品牌争取到了一次机会。
但是,这几乎算是上个世纪国货风潮的最后一缕辉煌。
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场“国货运动”,开启了整整70年的“国货天下”。“中国人要用中国货”等标语被张贴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位置,此后70年,“国货”成为民族主义一种外化的象征,影响甚至是颠覆了人们认知商品的常规方式。
这场运动的余温一直延伸到90年代,随着西洋文化逐渐进入中国,追求国货的浪潮才慢慢得以平息。人们脚上的鞋从回力、飞跃变成了阿迪、耐克,口里的零食也从大白兔变成绿箭。
似乎是突然之间,人们对外国品牌,产生了一种无法名状的仰慕感。
2
说到90年代,张裕白兰地酿酒师张葆春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1990年代初,因为市场品质不稳定,国内葡萄酒行业出现大滑坡,张裕葡萄酒销售告急,需要白兰地续命,我就成了临危受命的奇兵。”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前10年,是国货最黑暗的时期。
张裕白兰地酿酒师张葆春
20世纪90年代,压抑了太久后的人们手头逐渐开始宽裕,大家对外国品牌的消费欲望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而21世纪前的10年,在“洋货”的冲击下,国货在技术、品牌意识、用户需求等层面的不足开始凸显,“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劣质”“山寨”的代名词,国货备受冷落。
这个时期的张裕,刚刚靠着白兰地开始回暖,又遇上了白兰地市场细分,而自己的产品线远不能与之匹配,逐渐失去了蛋糕。
而“李宁”则开始出现品牌老龄化现象,主要消费人群以60后、70后为主,年轻人不愿意走进“李宁”的专卖店,因为他们觉得不够“酷”。
2004年,李宁提着标书箱走在去北京奥组委的路上,箱子里锁着一个他斟酌了许久的天文数字——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但他在赌,赌自己在4年后,就会有能力支付这笔巨额赞助款。
但这一次,李宁赌输了。
阿迪达斯以13亿的报价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
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飞天点火”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后,有记者问他在“飞天”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他回答说:“别掉下来。”
3
从什么时候,国货又开始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里的呢?
是从大疆拿下世界民用无人机70%的份额?是从华为手机被外国媒体争相报道?还是从百雀羚的现象级广告刷屏?
这个年代,我们好像很难去和100年前的人一样,酝酿一场激烈的爆发。
在吴老师发起新匠人运动的这2年时间里,百匠君的经常听到年轻的新匠人们聊到那个时代:
每到周末的时候,上海人多半睡到中午。
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吃点心,充饥是其次,一天开头的小小仪式感要足。
点心是食物,但不为充饥,皮间馅里,包裹的是中国人用心经营世俗生活的欢喜。
而今上海街头巷尾那些五颜六色的西式甜品店和烘焙坊里,坐满了妆容精致的年轻男女,咖啡店易见,而茶馆难寻,更别说中式点心店了。
“我们自己的点心又在哪里呢?”
提问的人叫于进江,新中式点心于小菓的创始人。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的翻滚洪流下,中国传统点心如何被外来物种挤占了生存空间。”
于进江和他的7000件点心模具
几个月前,百匠君在上海见到他的时候,他说他已经收集了7000多件点心模具了,办公室里放不下,就另外找了个仓库存放着。
那些模具有陶瓷的,有木质的,有刻着人物故事的,有画着神仙怪兽的,有的是古代女子结婚时的陪嫁,有的是用于制作点心犒赏三军……吃同一款点心的人,就像是坐在平行时空的同一张餐桌边,遥遥致意。
于进江的部分点心模具收藏
于进江说,看的模具越多,他越发觉得:“其实文化之间,并不存在直白的比较题。”
中国传统点心的内馅里,混合着线状的历史文化情感。如果粗暴地切开,拿着横截面去和西式点心对比,并不公平。
他也明白,传统点心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形象老化、口味不符合当代人群、区域性影响力有限等等问题。但他不急了,他一点一点慢慢调整:先是修改了传统中式点心高油、高糖的配方,又改良了容易掉渣的酥皮,现在正在主动和流行IP合作……
用传统点心模具制作的现代糕点
“其实也没必要非和西式点心分出个高下。”于进江说,“以前对外来物种感到警惕和惶恐,说到底还是对自己文化的底气不够足。”
传统的回暖,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
回忆起21世纪的这前十几年,张葆春却觉得那是一段带着奇幻色彩的时光。
她心里憋着一口气:“我不服气,我要证明中国也有好的白兰地”。
一路走来,张葆春带领团队独创白兰地原料酒双酵母发酵法,并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张裕烟台可雅白兰地酒庄
这一发明让国际白兰地界大为震撼,人头马前任酿酒师皮埃雷特·特里谢(Pierrette Trichet)、法拉宾干邑首席酿酒师奥利维·包斯特(Olivier Paultes)在品尝双酵母发酵的原酒及成品后都惊呼:“这是在变戏法吗?”
“这些年我做了太多试验,近期取得有效结论的就有43项,或许外界称为创新,但我习惯上称为结论。”张葆春用几十年的时间,弥补了和欧洲相差几百年的白兰地酿造史。
张裕珍藏版五星白兰地激荡礼盒
今年9月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张裕珍藏版五星金奖白兰地再次夺得金牌,这是国际对“中国制造”又一次有力的正名。
同样在今年,于小菓获得2000万天使轮融资,李宁赫然登上巴黎时装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潮”赢家,在意大利品牌D&G辱华的今天,为民族文化自信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宁”登上巴黎时装周
在改革开放后这激荡的40年里,我们被不断磨炼着,但终究没有被辜负。
今年10月,吴老师带了100名新匠人去日本参展。80岁的日本外交家阿南惟茂看到浩荡的新匠人队伍时,难掩羡慕之情,他说:“今天的日本,最缺少的就是这些敢于创业、敢于冒险的年轻人。”
在这个国家里,很多老字号、品牌、产品、货物可能都经历了兴盛衰亡,但是只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曾失去对民族的自信,不曾放弃对创新的努力,我们文化就从不会销烬。
“张裕”是一代,“李宁”是一代,“于小菓”是一代。他们依靠着对时代潮流的把握、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国货未来的信心,正悄然改变着现状。
国货的回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而发生。或者说,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从没放弃过去定义属于自己的“中国制造”时代,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