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述
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通常是指企业或者基金等去中心化组织发行初始加密代币,从而融得初始资金方式的行为。除了传统的以ETH、BTC置换以外,近年出现了“交易挖矿”、“消费挖矿”、“内容挖矿”等新型模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变相或者广义上的ICO。
同传统的IPO、股权众筹等资金募集方式相比,ICO具备门槛低、去中介化、成本低等优势,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缺乏监管、高风险、溢价高等缺点。 Statis Group 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ICO募集的资金总额达到了119亿美元,但其中超过80%的项目已经被认定为骗局。
ICO在整个区块链行业中起到为早期项目融资的作用,同时也为部分投资基金和高风险偏好投资人进入途径,盈利主要依靠及提供信息或者市场服务收取的中介费用或者赚取中间差价。
二、ICO产业构成
ICO产业的构成如下:
投资者
包括个人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基金。
项目方
包括具备公司主体的融资方和不具公司主体的融资方,后者通常以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形式存在。
ICO平台
ICO平台主要有提供信息服务、ICO、交易等服务,是ICO行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随着去年各国逐渐加强了对ICO的监管,尤其是94政策以后,绝大多数ICO平台均被清退或者是取消了ICO服务而转向资讯或者信息服务,当前存在的ICO平台以提供众筹信息导航、评级为主,汇总如下:
ICO代投
在94政策以后,ICO平台普遍被关停,普通投资者难以与项目方直接达成联系,代投通常以微信群、电报群或者线下的方式进行。代投具有极高的风险和不透明性,代投跑路事件层出不穷。
三、监管与发展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后,ICO的热度不降反增最终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之间达到了最高点。但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整体下行和众多ICO项目的死亡与跑路,ICO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据icodata.io 数据,2018年10月份全球ICO融资额0.54亿美元,降至年内最低点。
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在继续加强对ICO的监管。今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仍存在违规业务“出海”运营,利用代投、代充手段进行诈骗等变相ICO问题,需要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危险。在国际上看,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多国均对ICO保持着高压状态,对ICO的强监管态度在可见的未来还将持续。
除了强监管和财富效应消失以外,众多的诈骗和跑路事件也在不断透支着投资者对ICO的信任度。在此背景下IBO、STO、DAICO等新型融资方式正在兴起,拥抱监管将是ICO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