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我国域名投资交易回归理性,市场步入调整创新期

1、我国域名投资和交易线上市场大幅波动后趋冷,但依旧维持全球领先地位


互联网整体发展迅速、新gTLD计划环境利好以及平台交易模式和金融工具普遍应用等因素推动下,2015年我国域名投资和交易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在线交易量和在线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7.5倍和5倍,达到175.2万个和20.2亿元,占全球在线交易量和交易额的87.8%和69.1%,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2016年我国域名投资和交易市场呈现大幅波动,在线交易量在第二季度出现环比41.5%的下降,随后企稳回升;在线交易额则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在第四季度大幅回升;2016年全年市场在线交易量和交易额相比2015年仍有5.2倍和66.8%的大幅增长,达到912.9万个和33.7亿元,占全球在线交易量和交易额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95.4%和79.1%。上述波动与市场周期、政策监管、金融环境等因素相关,也直接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荡。


进入2017年,我国市场热度明显降低,市场规模回归2015年水平,截至2017年6月,在线交易量和在线交易额分别同比下降67.7%和49.7%,达到148.2万个和10.7亿元,但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仍高达85%以上,市场步入调整期。 


2、域名交易向平台化、价值投资转变,金融属性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普及,特别是新gTLD投入市场所引发的域名投资快速升温,域名交易服务机构开始更加注重丰富交易手段以吸引投资者,大力宣传域名作为资产的价值,并纷纷建立域名交易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在线沟通和交易的场所。


部分平台也会配套提供市场行情、新闻资讯、委托代购等附加服务,交易规则和市场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交易的安全性有所提升。我国域名交易已经由早期的线下交易为主转变为线上平台为主。


我国已有的域名交易平台中,易名中国、爱名网、易介网等侧重于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传统域名交易;西部数码、阿里云、新网、美橙互联、商务中国等凭借原有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品牌、用户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向域名投资和交易领域的拓展;190(190.com)、1618(1618.com)、8866米交所等新型交易平台则通过提供域名交易和域名授信贷款双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域名的金融属性。市场也衍生出专门对域名质押的P2P贷款等融资贷款平台,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域名的流通性,激发了市场活力。


同时,在一些机构和投资人的引导下,域名投资在2015年开始由单个域名的“价值投资”向“批量化投资”转变,域名交易开始出现按品类的批量化购买,同一品类的域名价格通常采用统一标准定价,交易的活跃程度显著提高。域名交易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者按照一定的注册规则和偏好标准大批量注册或收购域名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域名投资和交易的规模化发展。但随着2016年之后市场的大幅波动和热度减退,国家政策、投资环境、金融环境、季度周期等因素的变化促使市场冷却思考,域名投资逐渐趋于谨慎和理性,投资方式开始回归“价值投资”。


3、域名交易集中在主流交易平台和主流交易模式,特定域名投资热度高


我国域名投资和交易市场集中度较高,域名交易主要集中在六大主流交易平台、两大主流交易模式和特定顶级域。


综合考虑市场交易量及交易额整体规模,目前国内主要的域名交易平台包括易名中国、爱名网、西部数码、190、阿里云和1618六家。截至2017年6月,六家主流域名交易平台在线交易量合计占据我国在线交易总量的97%,且各家份额分布较为平均,1618和西部数码略占优势,分别占比24%和22%;在线交易额合计占我国在线交易总额的86%,其中1618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主要域名交易平台大多以提供电商类“一口价”(参见* 注释16)业务为主,并进入了规模化交易阶段;拍卖竞价形式通常交易量小,但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热,视频拍卖逐渐兴起。截至2017年6月,国内六家主流域名交易平台一口价业务和拍卖竞价业务的合计交易量分别为130.2万个和12.5万个,占我国在线交易总量的87.8%和7.8%;合计交易额分别为7.1亿元和0.6亿元,占我国在线交易总额的66.7%和6.1%。


* 注释16:平台交易形式一般包括一口价、拍卖竞价、站内推送(push)和抢注四类 ,其中前两类最为普遍。一口价:域名以固定价格交易;拍卖竞价:利用网络拍卖平台进行的域名拍卖;站内推送(push):买卖双方域名交易协商完成后,卖方将域名通过平台安全的转交给买家的行为;抢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