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已经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根据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3.8万亿美元,较2018年预计支出的3.7万亿美元增长3.2%。
但许多企业在上云之前,可能并未弄清目的所在,从而在无法收获短期成效时,对上云抱有抵触心理。
无论企业选择怎样的模式上云,业内人士均建议,企业需要明确上云的原因。“上云之前想清楚为什么: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是打通业务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指出。
明确目的和需求之后,企业便需要进行云服务厂商和产品的选择。此时,提供优质服务的云服务厂商,无疑将提速企业上云的决心与步伐。
灵活选择云服务
相较于普通用户随时可见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工业互联网无疑更深入地与企业经营嵌套在一起。
然而,企业应用云计算及相关核心技术进行生产环节优化,是一个极为前置的过程,它并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京东云集团合作部总经理张熠直言道,这就迫使企业需要考虑:为什么要上云。换言之,一旦决定上云,企业便不应以短期内的成本降低、收入提升、效率增加作为评判其成效的标准。
除了需要明确上云的长周期特点外,企业在上云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上传数据、生产流程可视化、销售方式改造等内容,这也容易令企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演变为“知道数据是个好东西,但不知道怎么用,也不愿意拿出去”的情形。
围绕这个问题,相关人士建议针对性地进行行业改造。以京东云为例,京东云所提供的服务囊括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多种类型,甚至会针对企业特点选择精准见效的节点,以C2M、游客到场的方式进行尝试。
“如京东精选和京造,会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合作供应链及相关工厂的产品生产,其中既包括突出功能参考,也包括宣传卖点,从而实现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产品毛利点提升5%以上。”张熠表示,“解决了为什么上云的问题后,如何上云就比较简单,只需根据需求来进行更加灵活的云配备方式。”
不过大多数时候,企业上云并非单向度变迁,而是多维度的流程优化,因此往往涉及产业链的云端合作生态。据介绍,京东云在智能电视产业方面的合作厂商约有17家。“在提升智能电视产品价值的过程中,即便只是增加一个特色频道,就涉及广电体系、运营体系、电视厂商、合资厂商、供应商、内容方、数字服务商等等多个厂商,仅依靠一家设备生产厂商完全无法实现。这就必须通过上云来解决。”
尝鲜边缘计算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上云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但在工业计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边缘计算也成为一个新的可能性。
“工业领域中正在要求更高频的数据计算,当过去50次/秒的计算需求,增长到千次甚至万次每秒时,许多计算平台都难以承载,”百度云副总经理管瑞峰指出,“如果将数据全部放置在公有云上,仅传输量便极为巨大。如果通过边缘计算平台的方式,将数据下沉到企业内部,由边缘计算配合云计算,能够解决计算能力的不足。”
此外,通过边缘计算,百度云还能解决数据合规性的问题。
至于企业上云的数据安全,管瑞峰认为这既是心态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他解释称,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包括百度云在内的服务厂商,大部分已提供了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安全保障。“无论云端数据隔离、终端安全芯片,或是终端到云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安全等,百度云提供的是一整套安全措施,”管瑞峰表示,“通过安全体系的搭建,我们能够保障从端到云的整体安全性。”
近日,百度宣布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ABC+IoT技术在钢铁全产业链场景中的应用。早在去年,百度云便与隶属于中国宝武的宝钢技术打造智能钢包管理系统。通过其推广应用,钢铁企业预计可平均降低出钢温度10℃,节约能源成本70亿元,钢包烘烤能效下降50%,节约150亿元。
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机器视觉在产品质检、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推进机器学习在工艺过程优化、生产排程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同时,双方还将开展基于AI的设备智能远程维修试点,依托工业数据与应用场景探索智能算法、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形成系列设备智能远程运维解决方案。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