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原定于线下举行的文化活动纷纷转到线上,“云博物馆”“云旅游”“云音乐会”“云端展会”“云端论坛”等在疫情期间不断涌现,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在网络时空中得到一定填补。与此同时,疫情也加速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倒逼传统文化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文化企业、传统媒体、新媒体等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比如人民网、字节跳动、腾讯以及各地政府对“云端展会”“云端论坛”进行了大规模实验,各地景点基于VR和全景视觉技术开发线上游览平台并向社会投放,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VR 故宫”“全景故宫”,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云游敦煌”小程序等一系列线上产品。此外,移动游戏、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等媒介在全民居家时期的全线爆发,使得线上文化产业发展表现抢眼。
在文化生产方面,线上办公新形式迅速普及,比如阿里巴巴的钉钉、华为云的WeLink、腾讯的腾讯会议、字节跳动的飞书等。这为文化产业的远程办公与云协作提供了可能,不少艺术设计、网络文学、游戏设计等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依赖度的行业通过云办公的方式实现复工。文化产业相关的线上教学、办公、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尝试全新的生产和办公方式,不少快速适应“云”文化的企业甚至收获了增长和利好。
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演出行业,也在积极尝试线上直播“云演出”。从最初筛选“库存”影音资料播放到主动推出全新作品,线上演出逐步转型,成为艺术机构逆势而上的全新突破点。疫情期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先在微信上推出了86期“线上音乐会”,还把延续多年的暑期艺术品牌“打开艺术之门”也搬至云端;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直播成为常态,“4K+5G”的技术提升,使古典音乐、原创舞剧都可在“空中剧场”欣赏,扩大了传播的广度,让艺术与观众隔空相伴。2020年,云南省举办多项大型演出活动,在开展现场活动同时,积极尝试线上多平台同步直播,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比如2020年12月底,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年云南省新年戏曲晚会,通过新华网现场云、央视频、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优酷、快手、云南公共文化云等进行了网络直播,数十万名观众同步观看并积极参与讨论,在实现文化惠民的同时,推动了云南戏曲文化的传播。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5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信息化发展继续加速的时代,文化产业站在了发展变革的十字路口。公共部门与市场能否真正拥抱数字化转型,推广和购买更广泛的数字化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体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疫情缓和后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
另一方面,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呼唤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文化价值链也在深度重组,由单一的“管道模式”变为多样的“网络模式”,全新的数字生态中,是截然不同的算法、玩法和活法。我国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唯有积极拥抱变化,超前思索与布局,立足本土优质资源,放眼全球合作,以实力与特色求发展,才能在新浪潮中赢得新机遇。
延伸阅读:
- 国网河南电力携手华为云,深度驱动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 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华为云Stack构建城市数字基石
- 云计算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