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93年欠款47万” 3万年轻人在网贷小组打卡还债

访问:

阿里云“爆款特惠”主题活动- 云服务器低至0.55折 96元/年

天猫2021年货节超级红包开抢:每天3次 最高2021元

“93年欠款47万” 3万年轻人在网贷小组打卡还债

目前在“负债者联盟”小组,有3万多背负着债务的年轻人,创业失败、理财暴雷、遭遇诈骗、无节制的超前消费……不管欠债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卡还债、自救上岸。

浏览小组里的帖子,令人心惊。

“1993年的,欠款47W,努力上岸,重新做人。”

“24岁负债16个。”

“25岁无节制消费,加上买房不够凑钱,目前负债26W。”

“超前消费欠3.8W,2021年8月前还完,每月打卡,打卡……”

如何和平台协商,如何应对催债电话,全面逾期怎么办,是否该向家人坦白……负债者夜不能寐,试图在小组里抱团疏解自己的压力。

负债的群体比想象中更大,而网贷的种类更是多到超乎想象。在网上随手一搜便会发现,在日常使用的App中网贷广告无孔不入,不只是理财App,点外卖、看视频、刷社交媒体、打车、搜索地图、看旅游攻略,到处都会弹出网贷的选项,有人无奈地称:“好像一直有一个人24小时全程贴身,问我借钱吗?借钱吗?借钱吗?”有些年轻人因为借的平台太多,遗漏了还款,结果利滚利,要还的钱越来越多。

近几年,超前消费模式备受年轻人的青睐。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正在或已经成为“负翁”。

网贷门槛极低,没有银行烦琐的审核、漫长的等待,这些网贷平台的广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 “审核快”“无抵押”“放款快”“利息低”。有的网贷平台标榜自己日利率0.1%,100块钱,每天利息1毛,但要是以年为单位算利息的话,日利率0.1%=年利率36.5%,许多网贷产品最低年化率就高达20%。

众多借贷平台打着“放心”“任性”的旗号,这些平台热情洋溢地向年轻人招手,美好生活唾手可得,小额贷款几千块,分期每月只有几百块,你值得拥有。然而代价是什么呢?回看那些因网贷造成悲剧的新闻时发现,压倒借款人的巨额利息和天价债务的起点,很多情况下只是一部新款手机、一个包包,或是一个大牌化妆品……

游戏氪金,以贷养贷

@A:我今年23岁,家庭条件比较殷实,父母对于我的消费还是比较宽容的。从中学开始,我就发现花钱能够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在学校,穿着名牌鞋和衣服的我更容易获得女孩子的芳心;在游戏中,用着高级装备的我更容易得到队友的表扬。

慢慢地,我逐渐开始了超乎我当前年龄阶段和层次的消费。

游戏就是一个无底洞,大一的时候我无意中注册了一款借贷产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力的增长,生活费和贷款都被我充进了游戏里,不知不觉中我在一款游戏中消费了20多万元。在游戏中接触到的氪金玩家,让我的消费欲望从游戏拓展到生活里,生活费和家长给的零花钱远远大于我的日常必需消费水平,买奢侈品、打赏主播……

打开网购软件,不管搜索什么东西,大数据推荐的物品往往都是大品牌、旗舰款,这都在每时每刻地刺激我的消费欲望。在积蓄本就被游戏耗空的情况下,如此庞大的消费终于让我入不敷出,我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的借贷软件保证还款不逾期,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我终于迎来了大学毕业。

工作近两个月之后,我终于在工作的疲惫中深感挣钱的不易,也对父母产生深深的愧疚。现在醒悟还不算晚,趁着债务还没有到无法承担的地步,我下定决心要好好整理多年的欠账,重新开始,改变自己。

1993年的,欠款47W,不敢和家人说

@小欣:直到仔细核对了自己所有的信用卡欠款,我才真的一下子慌神了,9张银行卡,额度共55万多元,欠款47.5万元。

我一直以为自己能扛过去,可到现在却坚持不住了。这么多欠款,家人不知道,我也不敢让他们知道,他们还以为我毕业几年过得很好,有很多存款。我真的没法和家里人开口,他们也没有这么多钱来帮我还。

我没有网赌,所有的欠款都是从毕业之后一直进行透支消费累积下来的。之前特别喜欢买电子产品,在理发店做皮肤护理还被忽悠消费过近10万元。

我把自己身上的流动资金汇总了,抛掉股票和基金,加上零碎的现金,大概有10万元,算是能缓解一点,剩下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首先是销掉信用卡,网贷平台都关掉,再努力找个兼职,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争取早日上岸。

和父母坦白了,感觉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阿于:之前是欠了信用卡和三个网贷平台,靠着工资还有来回套现来还账。其实我没买什么东西,就是去年买了一台1万多块钱的笔记本电脑,后来因为疫情没有工作,来回借了几笔钱。结果不知道为什么,2020年7月我的征信就出问题了,把其他的钱还了也不能再取出来,逾期了好几次,每天晚上做噩梦。

跟朋友借了几千块钱,一直不敢和父母说。后来跟我妈全部坦白了,我爸就说砸锅卖铁咱也给你还,但是以后千万不能再借了。还了2万块钱后,现在还剩花呗和信用卡每个月最低还款1000多块钱。我错了,扪心自问,觉得太对不起我爸妈了。

超前消费、兼职被骗

@M:毕业之后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生活,虽然不买奢侈品,但沉迷于各种玩乐,导致超前消费欠下6万元。因为超前消费的负债,心急找兼职,被骗8.8万元。

天天被电话催债,被催还款影响了家里人和朋友的生活,一度无法抬头。最后求助父母拿出自己的嫁妆去还款,还不敢说全部金额。父母痛心疾首,今年过年我都不知该怎么面对父母。

从分期付款一台手机到负债5.5万元

@岩岩:第一次接触网贷是在21岁,四年来以贷养贷,负债5.5万元。

有一次过年在我表姐家住,当时看到她用智能手机,心里挺羡慕的,那时候我手机也坏了,路边随便买了个80块的手机凑合用。但是没有多想,因为知道自己买不起,对电子产品也没太大需求。

过完年我回市里找了份工作,在一个小店里当收银,没想到我爸给我打电话,要给我买智能手机,他出首付,剩下的我自己还。原本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突然有希望拿到了,我当时没多想,脑子一热就分期了。

那时候一个月工资2300元,每个月也按时还款,后来辞职没找工作,租房、生活开销,加上手机贷款,积蓄很快花光了。我关注到很多网络平台上可以借钱、分期,就都借了。上班的地方有人来办信用卡,我也一起办了,结果一直循环,以贷养贷。

玩游戏,买皮肤,花了不少钱。

目前7个网贷逾期,每天都有催收给我打电话,现在没什么目标,能还多少是多少,生活还得继续。

理性消费谨慎网贷

2020年7月,一个20多岁的女生因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而弑母背后就有着网贷的影子。据其供述,她这么做的原因,是无力偿还十几万元网贷,想自杀,又担心自己死了母亲无法承受,于是将母亲杀害了。

虽不能认定上述荒唐、残忍的举动都是因为网贷,但网贷确实是这个案件非常重要的诱因。或许你可以把问题归咎于女生自制力差、承受力差等,但这掩盖不了一些网贷平台利用了人性弱点的真实面目。

门槛低、下款快、额度大,很多人难以抵御网贷的诱惑。只要凭身份证、手机号,分分钟就能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的额度,甚至还有分期免息权益,相信很多人都会立马陷入“原来我与梦想可以这么近”的“幸福”中。

殊不知这种“幸福”是有代价的。网贷不是命运的赠送,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贷款已超出偿还能力,于是“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窟窿”没补上,借贷也终于露出了狰狞的一面,让人终日恐慌。曾经梦想过上“不将就的生活”,到最后发现,不但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反而落得一地鸡毛。

要说网贷平台一无是处可能也不公平。但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应树立正确消费观,摒弃过度消费、从众消费观念,在花钱之前应该三思:是否真的需要该商品,商品价格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是否有能力尽快还上这笔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消费限额。

同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大网络信贷平台的引导和管理,防止无底线加大额度、诱导过度超前消费。网络平台在提供消费信贷产品时,应当做劝导和警示,引导年轻人理性消费,企业对贷款对象、消费内容和信贷额度都要有所把控。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