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对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开源广受欢迎。然而相较于闭源软件,开源的合规性更为复杂,它要遵循的规则既有开源许可证的要求,还有开源基金会的规范。
开源与专利有什么关系?
常见的三大开源许可证,你真读懂了吗?
法律上,开源的知识产权、许可证如何界定?
哪些开源违规案件判例可供参考?
针对业内对开源知识产权及法务了解模糊的现状,OSCAR开源产业大会设置“开源知识产权及法务论坛”,邀请多位开源和法律界大牛,聚焦开源软件的合规性、安全性、使用政策和实践。
詹 毅
开源社法律咨询委员会顾问
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泰与泰(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知识产权部主任
开源社法律咨询委员会顾问、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泰与泰(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知识产权部主任。律师执业多年,具有处理金融领域等行业软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经验,担任软件园区、公司的法律顾问。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信息法学》多年,撰有《信息法讲义》。著有《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著作权部分(法律出版社)、《网络空间安全法律法规解读》软件、网络知识产权部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十一五规划教材)等等。在《知识产权法研究》《上海法学研究》《上海审判实践》《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文多篇。
常年关注开源法律研究,在“开源社”“开源中国”“中国开源云联盟”“中国律师网”等网络新媒体上发表《开源办公的五个法律问题——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企业在线远程运营为视角》《中国首张开源许可证“木兰”的法律评论》《定义未来:开源法》《做开源应知道的三个法律要点》等。新著《《网络空间安全法律》(网络民事法律、电子商务法及软件、网络知识产权法部分),将由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学出版社在2020年推出。
演讲主题:
开源法:知识产权、许可证及案例
人类文明已由机械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源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方法论及产业生态。许可证是开源在法律上的体现,而许可证的权利基础来之于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但开源许可证以知识产权的“逆熵”形式,实现了对机械时代法律传统的超越。同时,许可证的诸多法律细节尚付阙如。
贸易、技术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了近年开源的繁荣,从Linux、Redhat 、Android,到ARM及Raspberry Pi,到Redis、MongoDB、Hadoop ,再到RISC-V及PicoRio。开源的世界需要一个个司法案例,来揭示许可证的待解法律细节,实现自身的再平衡、再进化。
对于开源的世界,“不要试图去理解它,要感受它”—- 电影《TENET》
刘 涵
美团点评高级知识产权顾问
具有14年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法务工作经历,目前负责美团部分科技业务线的知识产权法务支持工作,涉及创新保护、法律风险应对、开源合规、知识产权合同审核等科技落地业务过程中的法务支持。
演讲主题:
开源合规实务分享
1、常见的开源许可证的介绍,违反开源许可协议的风险,以及业内一些违反开源许可协议的案例。
2、在实务之中,开展开源合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例如场景(哪些场景会涉及开源合规,哪些场景不涉及),涉及代码合规时与其他部门如何配合时以及各自的关注点等,常见的开源协议兼容性,开源合规与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的关系等等。
3、企业内部开源合规的现状与实践。
邓 超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教育背景: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资格:执业律师、专利代理师。邓超律师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在知识产权行业从业13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专注于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代表客户处理相关的诉讼和非诉法律事务。在进入律师事务所之前,邓超律师曾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的法务部以及国内顶尖的知识产权事务所,为众多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等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邓超律师的技术领域为机械、电子和通信。
演讲主题:
开源软件活跃度在开源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开源技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组织或个人对开源进行了探索,浦发银行在建设适合自身的开源技术治理体系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开源软件评估机制,而活跃度是选择开源项目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反映项目的目前状态和未来前景。在此背景下浦发银行综合开源项目披露的指标数据,结合项目特点和时间趋势,构建开源软件活跃度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开源软件评估机制,为开源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支撑。
此外,“开源知识产权及法务论坛”还有神秘开源大咖分享,10月16日,我们OSCAR开源产业大会直播见!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