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访问:

阿里云新用户福利专场 云服务器ECS低至102元/年

天翼云年中上云节 云主机1C2G 92元/年 实名注册送8888元大礼包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主要从事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黄土沉积与地貌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都献给了祖国西部:“和东部高校比,兰州大学有劣势,但是对于一些学科的发展,比如地学,西部却是一块‘沃土’,科研工作者大有可为。”李吉均院士在兰州大学被尊称为 “大先生。

以梦为马踏冰川

沉浸于科学考察的充实与快乐

1956年他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留德著名地理学家王德基教授。

1958年,李吉均参加施雅风院士领导的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带领第四分队考察黑河上游冰川,从此开始冰川学研究。1962 -1963年,他前往北京大学地理系进修。1972年,他与费金深合作,不到半年就编写出一部10万字的科普读物——《冰雪世界》。

1973-1976年,李吉均参加“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担任冰川组组长,对东起雀儿山、西到阿里与西昆仑山、南起喜马拉雅山、北至羌塘高原的西藏典型冰川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后于1986年,与郑本兴等合作撰写出版了《西藏冰川》专著。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1978年,李吉均(左一)在英国基尔大学访问

凭着对大地的热爱和对冰川研究的追求,他踏遍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尝尽了高海拔地带的艰难困苦。1974年,在西藏羊卓雍湖畔的冰川上,李吉均积劳成疾,因高原反应患上了严重的肺水肿,由此落下了病根。他却乐观地把此视作冰川的礼物,仍旧沉浸在科学考察的充实与快乐之中。

1977年11月,在山东威海“青藏高原隆升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学术讨论会上,第四纪、地貌、地层、古生物、植物、孢粉、鱼类、气候等关心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专家,取得了若干共识,一致认为必须产生一篇能综合多数意见的代表性论文发表。会议主持人施雅风院士,从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与文字水平三方面考虑,指定由李吉均领头,主笔完成了总结性论文《青藏高原隆起的年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成为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经典文献。

施雅风院士是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评价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体创作,颠覆了国际上关于青藏高原形成的主流观点,对李吉均以后的长远研究方向有重要影响。1987年,该观点被写进美国的地质学教科书。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1981年,李吉均带领研究生在贡嘎山野外考察

终身奉献于地球科学事业

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创性学术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李吉均和施雅风、谢自楚等率先走出国门,赴英、法、瑞士等国进行访问。1980年,他邀请英国地貌学家E。 Derbyshire 访问兰州大学,并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高校冰川沉积学讲习研讨班,组织前往庐山、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开始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研究。

1980年8至10月,李吉均参加了中、英、巴联合科考队,对喀喇昆仑山冰川和地貌进行考察,成果刊于剑桥大学出版的《喀喇昆仑山国际考察专辑》中。

1981-1982年,李吉均作为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冰川组组长,领导了横断山冰川考察。后于1996年主编完成《横断山冰川》专著。1984年,他们联名向国家提议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南极长城站。1984-1985年,他受美国著名学者S。 Porter的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和南加州大学访学一年。

回国后,李吉均专心致力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的研究,内容包括黄河阶地、黄土地层、地文期、第四纪冰川和新生代地层,他关注的核心始终是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大地貌与环境演变问题。

1988年,他提出“季风三角”概念,生动刻画了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的气候格局及其机理。1989年,李吉均与施雅风、崔之久等30多位学者一起撰写出版了专著《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提出被李四光判定的冰川沉积实际是泥石流堆积,由此困惑中国地学界多年的“东部古冰川遗迹”之争大体被澄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奠基性成果以来,李吉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从未停止过。90年代以来,他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沉积、河流阶地和夷平面等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环境效应问题,提出当今亚洲自然地理之基本格局、季风气候是经“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和“共和运动”而最终形成的观点,开创了青藏高原研究的又一新阶段。

1991年,因在冰川学、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原创性学术成就,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1991年,李吉均和Porter教授参加北京国际第四纪大会

淡泊名利,惜才爱才

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的故事广为流传

李吉均不仅对基础科学研究付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对国家经济建设也至为关心。他倡导在中国地理学会下面设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分会;倡导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和甘肃省科委共同成立中国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他为西部大开发提出许多前瞻性的建议和思路,如西北开发交通先行、建成西部铁路的“大十字”等。

除了科研建树,李吉均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也成绩卓然。在他的带领下,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跃升为中国高校知名院系,2001年自然地理学荣获国家重点学科第一名。

2005年,他主持的“立足西部,改革创新,建设一流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项目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培养的一百多名弟子,有不少已成长为国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

李吉均和秦大河、效存德师生三代,先后勇闯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的故事,更被誉为兰大美谈,至今为科教界广为传颂,激励着无数莘莘学子努力学习并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中。

2006年,淡泊名利、惜才爱才的他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教授,把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求真”奖学金(日后又不断追加),为年轻学子的茁壮成长指明了方向。

“大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享年87岁

2001年,李吉均等人在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左起为李吉均、刘东生、吴新智、苏纪兰)

今年共和国已送别22位两院院士

7月以来,共和国已有4位院士驾鹤西去,而在2020年,共和国已送别22位两院院士。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4人逝世。

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逝世。

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张乾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相继逝世。

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肖碧莲逝世。

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先后逝世。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