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以知乎为例,探讨未来产品设计的几大变化


知乎作为一个典型的问答社区,它本身反映了内容社区产品的很多典型问题。本文以知乎为例,探讨社区类产品未来发展的一些变化,对内容社区感兴趣的童鞋不要错过。

以知乎为例,探讨未来产品设计的几大变化

前段时间因为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些知乎产品本身的问题,结果持续不断地受到邀请回答类似问题:“如何看待知乎上许多如何看待”、“为什么知乎上风气这么歪”、“知乎最终会成为第二个百度知道吗?”、“知乎是否过于娱乐化”等。

一看这情况就觉得被算法盯上了,本来想刷一波其它问题平衡一下系统算法就好了,但今天又看到知网上一篇关于知乎的文章“知乎难以构建网络公共领域之探究”。

做为从事多年社区类产品设计的产品经理及知网八年的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的是只想说一句,在水文章方面知网一点都不比其它网站差,这反倒让我想再说一下知乎及我觉得社区类产品未来发展的一些变化。

虽然我并不是知乎的重度使用者,但八年来却也一直坚持在用,同时因为自己也做过社区类产品,所以很能明白社区类产品的难点及知乎现在所谓的”问题”。

首先,做为一款产品来说,它是以解决用户需求为前提而存在的;但做为一款商业化的产品来说,它并不单单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为存在的,更多的时候它是商业和用户需求平衡的结果,即解决用户需求和解决产品需求平衡。

所以如果评价任何一款商业化的产品,单纯从某一方面评价都有失偏颇。而我们最经常看到的就是,单纯从自己的使用角度评价,觉得所有用户应该都和自己一样似的。单不说个体的代表性有多少,这种评价本身就是不全面的。

所以有些用户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产品设计总是感觉那么奇怪且别扭,除了产品本身设计得很傻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从产品的商业化需求考虑故意而为之。

总的来说任何一款产品,从商业化的角度基本都可以拆成几大模块:流量产品;中间层产品;商业产品层。

所谓流量产品,就是能给整个产品带来流量的产品模块,它直接对应的就是获客的渠道。拿知乎举例就是知乎上每个阶段的热点话题,比如现在的“方方日记”“2020的研究生国家线”“哈尔滨发生聚集感染病例”等。这些都可以归为流量产品,而落到产品模块就是知乎的问答话题、专栏。

所谓中间层产品,就是能留住用户的产品。因为流量产品有时间局限性且不具备留住用户的可能性,热点过了、热闹看完了用户就走了,而中间层产品就是为了留住用户而设计的。在知乎中就是那些沉淀下来的优质的高质量的内容,同时搭配着用户激励体系,这些是真正能留住用户的产品,保持用户粘性的产品。

而商业产品层,即能真正给产品带来收益的产品,类似于知乎的Live讲座、电子书,得到中的精品课。

几乎任何一款产品从业务模块的角度都能拆成如上几个部分,就算电商类的产品也是一样的:

有些商品毛利润很低,本身就是为了凑单或引流准备的,而有些商品毛利润很高才是真正给产品带来高收益的。

产品功能可以如此拆分,用户一样也可以如此拆分即用户的分层。一般的产品简单给用户做分层的话,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个层级:

  1. 侧重于产品功能性的用户:这类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是,能用就行关注于产品的功能性。对于广告,对于数据冗余,对于速度,对于个性化定制不敏感,注意这类用户并不是人为的将就或忍受广告和数据冗余等问题,而是他们本身对这些问题就不敏感。
  2. 侧重于用户体验的用户:这类用户不仅要求产品能满足基本的需求还要求产品要好用,这类用户对用户体验,对时效性,对广告等多方面都很敏感。
  3. 侧重于个性化需求的用户:这类用户是兼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用户之间的用户,一般有自己的一些小喜好、小美化,有特殊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典型的就是专属的聊天背景这类的。

以上三类算是最基本的、按用户人群特点分类的,和产品的特性没有做关联,但实际中的用户分层多是以产品的特性和产品功能息息相关的,而且可以细分出很多不同的层次。

以上是从业务模块的角度把产品模块和用户做了拆分,这几乎是所有产品都需要做的。而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就是合理地把产品模块和用户分层串在一起,即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又要达到满足产品需求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用户路径规划。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社区类产品的一些变化。

如果说产品是用户需求与商业化之间的桥梁,那产品功能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在特定的技术限制、特定的用户行为习惯、特定的媒介之下的,解决用户需求的方案。

即具有一定的局域性,比如以前的只能通过文字来展示很多的内容,如果你用图片则需要对它的alt属性做专门的设置否则搜索引擎识别不了;后来图片识别、压缩等技术都提高了,图片可以做为一种内容呈现方式了,再后来动图、短视频、现在的直播都是这样的。

可以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呈现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产品设计方式的变化。

看一看现在的知乎,除了在现有的推荐页面加入了视频内容之外,还在热榜中开了一个视频的标签,而且是唯一一个以呈现方式开辟的标签而不是以内容特点开辟的标签。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未来产品设计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几个方面:

产品设计的复杂化:

首先,呈现内容方式的多样化,这本身就增加了产品设计的难度。因为要考虑不同的呈现方式(文字、图片、视频)在呈现方式上差异性,及用户浏览视觉上主次的区分。

合理的情况应该是,不同的呈现方式呈现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为内容而服务。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我们都只能在已有的呈现方式中做选择,并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只有当新的呈现方式出现了再融合进去。

融合在产品设计中就是兼容性,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因为要考虑以前已经沉淀的内容该如何做处理,而这个问题的背后还隐含着另外两个问题:

  1. 内容的分发问题,像知乎以前沉淀了非常多的优秀的回答,这些内容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值得被看的,所以这些内容是应该一直被分发给不同的用户查看的。
  2. 用户习惯问题,新的呈现方式会带来用户习惯的改变(这种情况随时都在发生),用户如果养成了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而已经沉淀的内容又都是长文,这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冲突,舍弃用户还是改变呈现方式?

无疑是要改变呈现方式,那产品设计无疑也就会变得相对复杂,但这只是导致产品复杂非常小的一方面,真正导致产品复杂的是原因,看下面。

无限加载功能应该被去掉:

如果从人类整个大的环境改变来说的,人类迄今经历过三个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其中信息时代应该算对人类的影响最大的,说它影响最大是因为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信息,这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都是一种挑战。

标签化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通过概括、总结、提炼的方式把一个又一个行为及其特点凝结成固定的标签,猫奴,文青,二次元,程序猿、吃货等。

标签帮我们快速概括性的认知一个人一件事,大幅降低了我们认知的成本,于是我们不停给自己打标签,也在不停给别人打标签。

但标签化的背后是,数据如果没有被很好的标签化,我们立马就会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所以标签化的背后是尽可能的把相关信息推荐给用户而避免其它信息的干扰。

这在互联网1.0时代是无法想像的事情,那还是纸媒大肆流行,互联网内容稀缺的时代,而数据的无限加载就是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

数据无限加载,你一直刷一直有内容给你看,让你不会因为没有内容而离开,但现在这种处理方式显然应该被进一步优化或者去掉。

以前是内容不够,现在是内容太多;以前是产品简单,现在是产品复杂;以前是用户时间很多产品太少,现在是用户时间太少产品太多;

以前是地域、环境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一生很少接受多种地域文化的影响,石库门文化、四合院文化、岭南文化、陕北文化等都是这么形成的。

而现在随着信息流通的畅通化、获取的便捷化,一个人很容易就跨越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接受多种文化的熏陶,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更加多元化也更复杂化。

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后的表现就是细分,场景的细分,喜好的细分。而细分就注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即用户的时间注定被分散到各个产品中。

而从产品业务模块角度来说,这种情况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应该尽可能把用户的关注点引到带来实际收益的业务模块中去,毕竟时间有限,信息太多,功能复杂。

基于这些情况,无限加载功能应该被去掉,适度加载内容然后把用户的关注点引到其它模块中。或者把所有的业务模块做串联,而不是按现在的底部Tab栏的方式来做切割区分。

不管是哪一种处理方式,背后的逻辑都是提高时间的性价比。

知乎现在的情况是各个模块之间做串联,尤其是圈子模块与各页面之间的串联关系,同时随着产品功能的越来越多,还有一个地方可能会发生性的变化,消息模块。

消息模块场景化:

消息模块在移动互联网早期曾经有过短暂的不同的设计方式,现在其它就两种方式:一是单独拿出来放在底部,另外就是放在个人主页中。

现在的社区类产品和社交类产品,基本都是单独拿出来的,但随着现在各个产品功能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多的趋势来看,这个模块应该从底部单独的一个位置优化成,在合适的场景下出现。

这样说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要给其它更重要的功能留出位置;另一方面是因为消息模块本身具有场景性,它可以在合适的场景下通过交互方式被唤起。

比如消息一来就会被唤起,这个是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来完成的,而不像很多模块缺少场景性。

当然这是建立在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这个大前提下,而这个前提为什么会成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 新的技术的出现,会推动新的呈现方式的出现;
  • 信息的发展会带来用户行为和喜好的多样化;
  • 产品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玩法;
  • 产品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出现;

以上的几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因为新的技术会不断出现,这样带来的影响就是用户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不用疑惑,每个新技术出现人的行为都会跟着改变的。

而产品的功能又都是基于已有用户行为习惯来设计的,这样就会带动产品设计有可能会被改变。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玩法,这也会导致产品增加新的功能。

其次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产品本身是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变现模式的,这些体现在产品上都是一个一个功能点。

以此可以得出,产品的功能一定会越来越复杂的,所以消息模块可能在未来会被从底部单独位置而变成通过交互方式来唤起,亦或者还是一直保留着但是承载着其它更多的内容,像个人主页模块一样。

个人主页模块可能变成高频入口:

和消息模块差不多,个人主页这个模块在很多产品中都在底部占据着单独的一个位置,相比其它页面来说可能又都是使用频率比较低的页,。我之前说Blued在个人主页放影响产品营收的内容就是基于这个页面使用频率太低而考虑的。

但我觉得个人主页模块在未来会改变这种现状,会变成一个高频的入口,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把一些功能加入到个人主页模块中,这么判断也是基于以上说的相同情况得出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未来社区类产品:

一方面很多功能模块会越来越简化,增加一个新功能应该就需要简化另一个老的功能模块;

另一方面场景化会变的越来越重要,要不然认知系统会无法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信息只有在合适的场景中才会被认知系统快速的接收。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