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区块链媒体寒冬未至,但洗牌已来?

区块链媒体寒冬未至,但洗牌已来?

这一两年。区块链在短短的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这股浪潮的掀起,很多人从一开始的不知所云,到渐渐开始持续关注区块链。也有很多人投身于区块链,成为投资者或从业者。不得不承认,区块链在近两年带来了相当大的热度。

区块链有多热?我们从一些数据上或许可以得到佐证。

2017年中国提交的225项与区块链有关的专利申请中,约占全球份额的56%,与2016年相比翻了整整两倍;

2017年中国区块链相关项目融资额总额超过12.7亿元,融资事件54起,而仅2018年第一个月,区块链行业融资额就达到6.8亿元,融资事件19起,融资金额和获投企业数量甚至超过2016年一整年;

目前区块链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2017年以后注册的新公司约占往年公司总和的130%

2017年以来,随着区块链行业的火热发展,区块链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区块链媒体社会责任论坛”上披露的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新增加的区块链媒体、自媒体高达485家。 

区块链媒体虽然数量庞大,但大部分自身缺乏盈利能力,某些区块链媒体甚至通过软文包装推广ICO项目来获取收益。

区块链媒体寒冬未至,但洗牌已来?


数据显示,目前区块链媒体中未获得投资的比例占据50.31%,获天使轮融资的比例占据25.16%,获A轮融资的更少,仅为8.81%。眼下区块链媒体的生存多数依靠融资,而未获得融资的多达半数,随着行业的加速洗牌,不少区块链媒体正在加速淡出人们的视线。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我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毫无疑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区块链媒体肩负着传播区块链知识、改造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区块链媒体就是要做到正本清源,告诉大家什么是区块链,并用区块链思维改造媒体、运作媒体,体现区块链媒体的真正价值。

就在看似红红火火之时,寒流正在悄悄涌现。在媒体泡沫开始滋生之时,区块链行业已经开始了泡沫刺穿的阵痛。

大行业形势早就一分为二,链圈拓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币圈在高风险之下玩转数字货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在中国进行的ICO65次,超过10万名投资者参与,ICO指的是用虚拟币去投资的早期产品或者项目的行为,以法定货币购买虚拟货币后进行投资,再获取代币,投资者要么一夜暴富,要么血本无归,而发行代币方则能轻松完成ICO之前的私募筹资。

去年9月,监管者将首次代币发行这种初创公司利用加密货币通过区块链进行募资的新途径定性为非法,国内彻底禁止ICO,一批玩家被逐出局。

随着监管趋严,区块链行业黑料不断,其中就包括行业自媒体洗稿、写包装软文等等,今年3月来,数字货币价格普遍大跌,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8000美元。


区块链媒体寒冬未至,但洗牌已来?


区块链自媒体中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拿了高额融资,却没有内容输血,发快讯、蹭大会现象普遍,少有的原创内容更是经不起推敲,内容同质化严重。新榜2月发布的数据稿盘点了76个活跃的区块链公众号,大多数仅能保证一天一篇原创,没有公号进入中国微信500强。

不仅如此,不少区块链自媒体的商业逻辑生于灰色地带,此前,一位主流财经媒体专注区块链报道的记者向蓝鲸财经表示,区块链媒体大多数只是一个招牌而已,盈利模式不是靠媒体,代投、小密圈,币圈资讯、会议、课程、FA

部分自媒体为虚拟货币、区块链项目进行包装,项目提升估值、获得投资后,向媒体分成,更多的区块链媒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代投业务赚取差价利润。

区块链过度“火热”的背后,既有着从业者对下一代互联网信息信用交互方式的大胆设想,也有着比特币近年来快速上涨下,渴望抓住“风口”快速致富的社会心理作祟;然而众多参与者无法回避的是,区块链的公共化却在应用场景、代币发行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悖论。

虽说应用场景众多,但是目前还处于入场阶段,真正落地的少之又少。

显然,在区块链行业发展到如今,降温的局面渐渐隐现,在这样的火热之后,逐渐趋于冷静,区块链媒体也将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不但不会退出区块链大舞台,更是要为浮躁的区块链行业提供冷静、深度、有价值的思考和进化。未来,区块链媒体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将重塑品牌传播,颠覆诸多行业观念,开启全新视野。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