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最近,舒泰神(300204)还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舒泰神浙江计划使用自有资金1000万美元,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认购复宏汉霖股权。

单季亏损1.58亿元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复宏汉霖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质高价优的创新生物药。2010年成立,公司在上海、台北和加州均设有研发中心,已经建立并持续拓展全面的生物类似药及生物创新药产品管线,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有1个产品成功上市,2个产品获得新药上市申请受理,14个产品、6个联合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20多项临床试验。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其中,复宏汉霖首款重磅产品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于2019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新药上市注册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

HLX03(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与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已获国家药监局新药上市申请受理,现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HLX02相继在中国大陆、乌克兰、欧盟波兰和菲律宾全面启动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成为国内首个开展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的生物类似药,并于2019年6月获欧洲药品管理局上市申请受理。

复宏汉霖商业运营部于2018年1月22日成立,由此开启了商业化的第一步;2019年2月22日汉利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2019年3月3日张文杰加入复宏汉霖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商业运营官,团队进入全面布局阶段。

今年9月2日下午,复宏汉霖还召开了商业运营团队的首次沟通会。会上主要围绕复宏汉霖的整体商业化战略以及HLX02的商业化策略两个主题,共同商讨完善整体商业规划和产品市场策略的方案。

当前复宏汉霖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复宏汉霖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92.4万元,但期内亏损为1.58亿元,上年同期无收入,期内亏损为6784万元。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复宏汉霖在2017年、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1889万元、202万元,期内亏损分别为3.84亿元、5.04亿元。

复星是大股东 持股超过60%

复宏汉霖的执行董事为Scott Shi-Kau Liu;非执行董事为陈启宇、吴以芳、傅洁民、Aimin Hui、关晓晖;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苏德扬、陈力元、赵国屏、宋瑞霖。

IPO前,复宏汉霖大股东为复星新药,持股为56.06%,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持有复星新药100%的股权,还直接持有复宏汉霖5.03%股权。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Scott Shi-Kau Liu(刘世高)直接持股为0.51%,与JIANG通过Cayman Henlius间接持股为12.1%,其中,Scott Shi-Kau Liu持有Cayman Henlius约63%股权,JIANG持有剩下的37%股权。

其他现有股东指其实益拥有人为本集团僱员的公司,包括上海果友、上海果宏、上海果智、上海果运及HenLink,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分别持有本公司股权约0.23%、0.23%、0.02%、2.47%及3.35%。

刘世高通过公开信方式讲述复宏汉霖的故事,刘世高说,2007年,其父亲骤逝给他以沉重的打击,深感面对自己的亲人罹患肿瘤时竟是如此束手无策。

此后,刘世高萌生了回国创业做生物药的想法,并在2009年12月我们和复星医药签约,2010年2月正式成立了复宏汉霖。

以下是刘世高的公开信: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2010年初,复宏汉霖诞生,那时我以为这只是我人生中一次偶然的选择,如今想来仿佛又是必然的。

2007年,父亲的骤逝给我以沉重的打击,我感慨于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更感到无比愧疚,作为一名新药研发的从业人员,面对自己的亲人罹患肿瘤时竟是如此束手无策。大孝尊亲,如何才能将我对父亲的思念反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像父亲一样不幸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2008年,在和一位朋友的交流探讨中我意识到,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个人的贡献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回国研发出几个好药,就能造福更多患者。我第一次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复宏汉霖通过港交所聆讯:最高募资43亿港元 9月25日上市

同年10月,在浙大校友会主办的杭州招商大会中我和伟东一见如故:我们经历相似,专长也互补,且志同道合,都想回国创业做生物药。于是,我们决定齐心协力,共创汉霖。

“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父亲的名讳,我希望将我对父亲的爱通过汉霖的使命来传扬反馈世人。我和伟东都是“行业老兵”,都深深地了解从事生物药研发及产业化的不易。从零开始开发一个新药,可谓是最难的一种商业计划,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研发周期也十分漫长,风险非常高。

高风险也就意味着高成本,这与我们希望惠及更多患者的的初衷是相悖的。所以经过各方面的评估,在创立之初我们最终决定选择生物类似药作为启动项目,平衡风险,也为将来开发更多创新药积累经验。幸运的是,我们此时也结识了复星医药团队。

2009年决定创立汉霖后,与复星医药的合作就成为了我们优先考虑的方向。经过将近一年的沟通、探讨与协商,2009年12月我们和复星医药签约,2010年2月正式成立了复宏汉霖。

公司的名字除了“汉霖”之外,加入“复宏”,“复”指向复星,而“宏”有宏伟、宏大、宏扬之意,也代表了我们与复星医药共同努力,实现宏伟愿景的期望。对质量的坚守是我和伟东的共识,这可能源于我们性格中“较真”的特质。

经过很多考量,我们一致认为:追求质量,并不一定会增加成本。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或通过承担更多的自主研发来降低研发成本。

在2010年公司初创之时,我们就决定引进构建高表达生产细胞株的技术,提高单位体积产量;同时,我们考虑引进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等一次性生产技术来降低建厂成本及总体生产成本,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持续创新,卓越运营,以优质生物药造福全球病患”不是一句空乏的口号,而是我们实际行动的准则,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指向标。

为了“造福全球病患”,我们在公司成立伊始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国内的行业标准尚未完善时,就对标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从生产的GMP标准到最终产品的质量,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也庆幸,对于质量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复宏汉霖,并在日积月累中成为了我们不可撼动的企业文化,奠定了我们最坚实的核心能力。

最近,我们协同商业化合作伙伴Accord,由其成功地向欧洲药品管理局申报了公司第二个产品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的市场销售许可申请,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本土研发赴欧盟申报生产的生物类似药。

如果没有将近10年以来对质量的坚守和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定位,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可负担的创新,值得信赖的质量”已经逐渐成为复宏汉霖的标签,也已经成为我们最坚实的核心能力。

过去的十年,往事历历,犹如在目。“关关难过关关过”,这一路上,我想要感激和致谢的人太多了。在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荣耀背后,是整个团队长年以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努力。因为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许许多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汇聚到一起,其中很多人数月才能和家人团聚一次。

他们来到复宏汉霖,希望为国内和全球更多的患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更多经济能力有限的人们也有一天能用上能救命的好药,他们都是我心中的“药神”。2019年2月,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汉利康成功上市,可谓真正的“十年磨一剑”。这是整个团队累计超过60万小时的心血结晶,也是大家共同的荣耀与骄傲。

在此,我想特别感谢股东长期以来的支持,若无董事会和股东在战略和资金上的支持,复宏汉霖不可能在这十年内缔造出如今的成绩。

我们常说“天道酬勤”,但我更深信“天道酬诚”。当一群人、一股力量无私地为“利他”的原因而真诚付出时,必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一连串小概率事件连续发生时,我们更加坚信真诚是通向成功的必然。而由这种真诚所产生的信仰也是持续支撑我无所畏惧地带领团队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无比的信心和决心,朝着我们的愿景继续勇往直前:坚守质量、速度、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致力于患者可负担的创新。藉由产品及技术的创新,不断开发、生产出质高价优的生物药,为造福全球更多病患而持续努力,力争成为全球最受景仰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之一。

Scott Shi-Kau Liu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