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互联网共情|人心是关键

互联网让我们产生连接,却没有让我们学会共情。

|人人时代

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重塑社会运作方式。瓦特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时代,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信息共享与传播。互联网普及,全球互联,组织交易成本降低,人与人的互联变得简单且平常。互联网让我们能集中力量做大事。

 

在微博舆论压力下,公权机构将福州赵宇案重新审理定性为见义勇为。成都温江政府在七中实验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交平台爆发之后,迅速启动调查程序,及时公布处理状况。新型慈善平台采用众筹方式,集结网络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征集社会资源….

 

互联网与社会科技的发展,为群体分享、对话、合作和集体行动提供了技术基础。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传递、共享信息,表达观点,达成合作,采取行动,集中力量,共同致力于一个社会目标。

 

很显然,我们现在进入了人人时代,这个时代人与人的连接紧密程度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互联网发展迷思

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与合作,但人们并没有在日益紧密的联系中学会共情。

微博账号@男权帮,其微博内容侮辱英雄警犬、羞辱女性、对部分热点事件进行不当评论;赵某某为了寻找存在感,编造贵州毕节幼儿园儿童性侵案,消费公众正义,浪费公共资源;7.13@百度新闻编辑,未经章子欣父亲授权,擅自在章父认证账号发文,引起舆论大波,导致受害者章家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互联网共情|人心是关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大规模业余化的到来,信息权,话语权并不为专业机构所垄断,新闻、观点可以不借助传统媒体而进入公众视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功能变得日益紧密。但合作与联系的日益紧密,除了带来强大的群体合作效益以外,也会带来更直接的伤害。

虚假言论、恶意揣测也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更快地速度到达当事人,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伤害程度。而“躲”在屏幕之后的“信息源”却因为遥远的物理距离与身份的隐蔽性,置身事外,对网络加诸于受害者的暴力与伤害置若罔闻。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人人时代,但客观性的技术发展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在新时代学会共情,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互联网共情

克莱 舍基说“变革并不是在社会采用新技术发生,而是当社会采取新的行为时,它就发生了。”新的行为的产生意味着旧的运行机制受到威胁,新旧交替之间还有太多漏洞需要填补。而当今互联网时代最需要填补的也许是人心。

互联网共情|人心是关键


面对公众话语权提升以及信息门槛的降低带来的网络谣言、虚假新闻以及恶意攻击,很多人认为应该完善网络身份管理,让每个躲在屏幕背后的“信息源”能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制度上的措施固然必不可少,因为它有震慑与引导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需要学会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共情能力。

共情能产生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置身相关情景”,体会他人的情绪与感受,从而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相较于互联网的连接虚拟性与物理距离分离,共情在现实情感连接中变得更为容易,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然而在新时代,虚拟连接变得平常且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聚集在社会化媒体平台讨论公共议题,我们需要达成共识,采取行动,而这所有连接是基于陌生群体之间的价值共识。

线上连接可以通过共识转变为群体行动,影响社会发展,线上的恶意言论也可以通过偏见与歧视转变为群体攻击,将伤害加诸于当事人。希望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不仅明白积极的群体合作与共享的强大力量,也能明白消极的言论输出,恶意的揣摩的伤害不会因为物理距离的阻隔而变小,相反会成倍增加。

互联网共情|人心是关键


所有的技术都是客观且中性的,能够为它们增加温度的只有人心。


本文章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