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笔者将运用四个例子来讲述:如何将行为设计学模型——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运用到APP设计中去?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经脉之说,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成为武林高手。任督二脉打通后,内力可以游走全身,循环往复,不会发散,发招时可以把全身的力气聚集一点而出。
做设计同样如此,设计师怎样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输出最有价值的设计,无非是拥有多维度的知识体系,一名UI设计师拥有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品牌设计思维、还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行为设计思维,我相信他的作品不只是在好看的层面上。
UI设计师的设计稿常常会有这样的评价:“界面设计挺好看,风格把握的也很准,但是……这个按钮放这里合理吗?这个板块是产品核心不突出合理吗?标题完全展示不出来合理吗?这个跳转符合用户习惯吗?”
等等!问题在哪里?无非就是不重视交互,不了解产品,不了解用户,结果输出的只是飞机稿而已,这样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
做为一名视觉(UI)设计师一定要跳出一个设计思维误区:“我职责只是负责把界面设计的好看”。
其实做为UI设计师把界面设计的好看只是你的本分,好看都做不到跟路人没有区别,设计一定要有背后的逻辑,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才是UI设计的核心!
所以,我们要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UI设计,设计帮公众号一直为UI设计师分享多维度的设计理念,之前的文章一直在分享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行为设计思维,一起领略APP设计中的行为设计思维!
什么是行为设计?
行为设计学是指:为改变用户行为而设计的一门新兴科学, 包括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产品研发与用户体验等多学科交叉内容。
设计师能运用专业经验及技能,将行为设计研究出的洞察,转化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
说到行为设计就不得不提,斯坦福行为心理学教授Frogg曾发表过一篇论述『行为设计学』的模型。
简化模型就是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
Frogg行为模型
产生行为,需要三个条件:动机、能力、触发。
举例:
- 几个人想打麻将就是触发点;
- 打麻将三缺一,三个人去找到第四个人动机就很高,因为找一个人更容易达成目的;
- 知道邻居牌友在家无事,找到这个人的能力就简单很多;
- 最终产生把第四个的人叫过来打麻将的行为。
APP中的行为设计
案例一
拼多多产品设计中的,行为设计思维运用!
拼多多商品详情页
我们常见的团购一般多会设定很高的数量,这样会保障产品薄利多销的模式。这种往往有个痛点就是拼团周期长,用户虽然用了很低的价格买了商品,但是随着漫长的拼团周期,用户低价的感知越来越弱,低价购买的爽点也就荡然无存,触发再次购买的动力就会变得很低。
拼多多两人即可团购,让用户感知到更容易达成团购,这样就源源不断刺激用户的爽点,最终惊人的销量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这里要科普一个知识:拼多多很多产品是亏本卖的,但亏的不是平台,是商家。商家的目的可以把产品传播出去,起到广告的效应,有时候花几百万做个广告,不如把这几百万先亏给精准的客户,可能会更好的广告效应。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你还不了解用户对价值的感知会随着时间加长变得越来越小,那看下面的例子:(本案例出自李仁杰集创堂线下分享内容)
两个人同样的买了橄榄球票,一个是比赛开始一月前花40刀买的票;一个是比赛开始一天前同样花40刀买的票;
比赛那天下暴风雪,他们俩人谁更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一个月前购买的价值感知曲线,随着时间逐渐增加会让你的支付是免费的。
昨天购买价值感知隔天并没有减少,所以昨天买票的人更有可能去看比赛。
这个理论映射到拼多多,快速团购让用户有很强的低价感知。并且爽点的刺激也容易形成二次购买,触发点是购买商品,动机高是低价的商品,俩人拼团是简单的能力,最终产生购买行为。
案例二
首先思考我们平时用淘宝京东会有几种行为,例如当你想买iPhoneX和想买手机你的界面操作行为是一样的吗?
辛向阳教授提出了用户行为路径可以分为三种:渐进式、往复式、随即式。
渐进式:
购买iPhoneX就是渐进式行为,打开APP,搜索iPhoneX——选择参数——购买,有明确的目的,从A到B到C称为渐进式。
往复式:
我想买个手机,具体买什么品牌我不清楚,打开APP,搜索手机——查看A品牌——退出详情——查看B品牌——退出详情——此处省略N个品牌——购买。这种从A到B,B回到A,A再到C,往复循环行为称为往复式。
随机式:
打开APP不知道买什么,随机浏览,没有规律,看到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这种称为随机式。
京东首页与搜索页
给予三种用户行为,电商APP的设计很好的满足不同用户行为的需求,右图往复式中带有渐进式的设计,更贴切的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洞察用户的行为,能让我们的设计更有价值。
案例三
下面吐槽不好的案例,小黄车每天骑车扫码必弹的弹出框!
我每天上班都骑小黄车,所以我每天早晨都会面对这个弹框,我就想知道OFO,你是怎么知道我缺钱的!这么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让人感觉小黄车穷挤眼了,像一个强盗!
想象一下:我们每次骑共享单车都是什么行为场景?是不是要从a地点到b地点?
到b点是T触发点,M动机是骑车,A能力是让用户简单直接骑到车子,这三点产生用户骑车的行为。平台在用户扫描骑车时候想要截胡实现商业转化,其实没有找到运营与用户行为体验的平衡,如果把这个弹框设定在打开APP的首页就会好很多。
案例四
培养用户行为的设计:
知乎截图
知乎之前是左右滑动切换问答,现在版本改为上下切换问答,当用户操作错误时,就会出现上图的小弹框提示。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目的就是培养用户的习惯,等数据显示弹框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也就说明用户养成了习惯。
这种大的交互改变,对于一个中级活跃度高的产品,压力其实很大,让用户去改变操作习惯会很不爽,如若长期遭到用户的抵制,就有可能改回去。微信曾经把首页下拉改为拍摄小视频的功能,遭到了用户的极力反对,最终改回!
最后
今天分享的行为设计是否会与你的设计知识体系碰撞出火花呢?
记住要想成为武林高手必要打通任督二脉,只有多维度的学习,才能有可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设计。
这篇文章一定要记住行为设计学模型,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是由MAT同时存在才能发生,动机、能力高时更容易产生行为。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互联网设计帮不定期分享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行为设计思维等,关注设计帮让你的设计更有价值,下期见!
作者:吴星辰,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设计帮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