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想脱单?从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到约会都要讲科学

所谓“第一印象”的形成机制还挺复杂,会受各种无法由我们控制的因素、我们不理解的神经过程和不准确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所处的环境、自己的性格、以及对方的情绪等等这些都会对“一见钟情”造成影响,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也许就能增加找到真爱的机会。

想脱单?从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到约会都要讲科学

第一印象

人眼只需不到10分之一秒,就能对他人的相貌做出评判。这些第一印象包含你对他人所有重要特征的预测,不仅仅是对方的吸引力。例如,人们仅靠相貌对一名政客做出的判断,就能预测其赢得选举的可能性,尽管人们对其为人可能一无所知。

我们在瞬息之间形成的这些印象并不是随随便便生成的,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往往都会对特定人物产生类似的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印象就是正确的。

第一印象可能会有误导性。仅凭一面之缘就对他人妄加评判,这种做法非常滑稽可笑。我们只会对陌生人产生第一印象,所以这些印象自然浮于表面。

无论我们的预判准确与否,我们都会迅速做出这些评价,而且难以改变这种印象。就算我们花更长时间来判断一张面孔的吸引力,也不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们从别人的脸上可以推断出三种普遍特征:吸引度,可信度和主导度。从进化角度来说,这是很说得通的。吸引度可以促进交配,可信度能暗示此人是否具有有用的社会特征,如能够照顾子女等等,判断支配度则有助于避免冲突。

谈论自己的择偶倾向很容易为你带来第二次约会。

支配度等特质与男性气概密切相关。在形成第一印象时,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评价并不平等。被认为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往往会受到负面评价,男性则会得到正面评价。这点对男女都适用,所以男性和女性对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均会给出负面评价。

对他人长相的第一印象非常肤浅、空泛、不准确。如果在社交软件的情境中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到拍照片的方式产生的影响。许多针对人脸的研究都会使用由计算机合成的“平均人脸图”,这些照片由大量真实人脸部分组合而成,通常表现为类似护照照片的形式。而我们在浏览他人社交资料的时候很少会看到这样的面孔。

真人的照片受构图影响很大。例如,从低角度拍摄的照片很容易给人留下支配能力强的印象,这对男性来说是一种正面印象,对女性则不然。而从高角度拍摄的照片则刚好相反。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选择附在相亲资料上的照片都是能体现出我们最佳一面的照片。不仅仅为体现吸引力,这些照片还要能反映我们的性格和社会特征,如热爱探险或慷慨大方等。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用自己从事慈善工作时拍摄的照片。

然而,你在选择照片上花费的工夫也许只是一番徒劳,网站上和你并列出现的人就可能使你功亏一篑。这叫做“顺序效应”。在约会软件上,人们往往是“二见钟情”。

如果你看见的第一张脸很有吸引力,你就更可能认为随后出现的第二张脸也很有吸引力,反过来也成立。因此,你可能仅仅因为出现在A之前的脸没有吸引力,就给其实很有吸引力的A打了低分;或者反过来,给没有吸引力的A打了高分。

第一印象形成得很快,但浮于表面,并且一旦你掌握了更多信息(比如约会对象和你说起话来),这种印象就很可能随之改变,让两个人确定自己是否喜欢对方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和对方说话。不说话,就很难判断对方是否亲和友善。

第一次谈话

在一项针对人们与网络上潜在的约会对象对话时所用语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所有谈话策略分成了几类,并判断哪些谈话方式能够促成第二次约会。从开场白到计划第一次约会的时间,研究人员从谈话中收集了各种信息,然后对受试者进行跟进,看他们是否成功进行了第二次约会。

研究发现开场白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嗨’这种无害的问候方式,但具体选择并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传统的约会‘剧本’是由男性先发起‘攻势’,而我们发现,网上约会同样以男性主动居多,但最有意思的是,男性和女性使用的策略几乎毫无区别。可以说男女之间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别性。少数几种区别可以解释为,人们习惯于遵从社会对自身性别的期望,而不是以策略的有效性优先。”

研究人员将约会策略共分为18类。一旦约会双方迈过了开场白这一步,最容易产生第二次约会的聊天话题就是谈论自己的择偶倾向。坦诚地谈论自己寻找的对象远比谈论财富、社会地位等话题有效得多。也许这能帮助双方在真正见面前调整好自己对对方的期待。效果最差的策略则是大谈特谈自己与其他人的约会。

网上约会的独特之处在于,你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判断对方是否满足自己的期望,有时在网上约会时,你会把对方想得太理想,到头来又十分失望,我们掌握的信息太少时,就容易把对方理想化。

第一次约会

我们已经评估了对方的吸引力,也聊了足够长的时间、定下了第一次约会,那接下来呢?我们还需要对一些更复杂的特征进行评估。

我们通过约会软件能联系到的人的吸引力、以及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都会影响我们向谁发出约会邀请。我们通常会邀请我们认为自我价值、外表吸引力和受欢迎度与自己相当的人。

这一策略男女皆通,认为自身价值较高的人也更可能选择其他价值较高的人,他们认为这样更容易“配对成功”。

在评估自己的约会意向时,人们对自己心仪对象的描述往往不够准确。例如,男性会说自己喜欢聪明的女人,但在实际见面时,聪明的女人对他们的吸引力可能并不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智商有不安全感。

这一现象叫做“热冷同理差距”,不仅仅在谈论吸引力时才会出现。人们在头脑冷静时,往往认为自己能做出理性的决定。但一旦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便很容易受情绪所左右。在现实中,你一旦与约会对象见面,即使对方不满足你的标准,你也可能会受其吸引。

速配约会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研究约会行为,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我们与潜在配偶互动的现实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很多和潜在配偶产生一面之缘的机会,比如在酒吧里和开会时,遇见新人往往只是一瞬间。

在速配约会情境中,如果约会者在邂逅了某人后感觉很开心,就不太可能选择下一名互动对象。这叫做“对比效应”,我们的反应和真实感受可能刚好相反。

男性更容易受这种效应影响。但这种现象不能用对前一名互动对象的喜爱来解释。如果约会者打从一开始心情就很好,也会产生这种效应,所以,你拒绝后来者并不是因为你遇见了前一名约会对象,你的情绪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人们的情绪越积极,心态就越开放,就越倾向于判断其他人也和自己的情绪一致,而如果正受消极情绪影响,就会对对方更挑剔,所以你可能会认为,积极情绪会让人遇见新约会对象时更开心,但事实上,我们观察到,人们会将自己的情绪作为比较的参照点。

如果人们感觉很开心,对约会对象的评价就会更差。男性似乎更容易受消极情绪影响,这反映出了男性和女性在处理情绪时的区别。

男性习惯于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外化”,女性则倾向于把消极情绪“内化”,如果男性感觉不开心,就会将其归咎于自己的互动对象。

我们对特定性格特征的重视程度也取决于具体文化,西方人更容易受有“自恋“倾向的人吸引,西方人崇尚外向和高度自信的性格,这类人也更擅长修饰自己,让自己看上去更帅更美。

科学家还研究了亚裔美国人群体中的约会行为,发现这类人群对特定的价值观格外看重。集体心理更强的文化通常不太看重个人利益,西方文化对个人目标的重视高于群体目标,而集体文化可能更重视别人的友善度,因为你可能更在意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善良等性格往往能提高速配约会的成功率。但无论对男性和女性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仍是外表吸引力。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如果能找到对自己很有吸引力、而自己对对方也有同样吸引力的人,简直堪称奇迹。你的潜在配偶遇见你之前的最后一场谈话、对方的心情、文化背景、看你的角度、对自己价值的认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是否能遇到命中的良人。

从科学的角度这么一聊约会,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祝大家都约会顺利,早日脱单。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