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玫瑰花窗没了,卡西莫多的钟楼没了,巴黎圣母院没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座850多年的世界瑰宝付之一炬。
作为巴黎的灵魂,圣母院850年的历史寄托当地人的精神和信仰,也是欧洲和世界宗教史上的代表性建筑,圣母院烧毁也让塞纳河畔的民众为之哭泣,巴黎为之哭泣,世界为之哭泣。
这场大火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因此遇难。接踵而至的失火事件,无情的剥夺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一件又一件人类的文明珍宝。

15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教堂前广场发表讲话称,“尽管这场战斗还没有完全获得胜利,但是最坏的情况已经得以避免。”马克龙表示,“我们将重建巴黎圣母院”。但巴黎圣母院再也不在,850多年的人类文明毁于一旦。
圣母院被大火摧残是全人类的损失。但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些古老建筑以及文物,使得它们能千百年的传承下去,也是我们痛定思痛之后必须要思考的事情。
在现代科技中,不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AI和3D打印技术就能够在减灾重建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AI,3D打印技术重建将这一“断层”衔接起来。
去年11月去世的瓦萨大学(Vassar College)艺术学院副教授Andrew Tallon,在其生前便完成了对巴黎圣母院的扫描工作,各个角度的建筑全景、3D和细节图片。他为了精确了解圣母院内部结构,用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圣母院内外的50位置进行定点来收集数据。基于此以及此前所留存的图片、影像资料,利用AI、3D打印等技术,复原工作难度将大大降低。
用于三维存档的技术叫做三维激光扫描/激光雷达,可以精确地(1-2mm精度)、快速地(每秒测量数十万个点)获取建筑的三维几何信息。获得的数据被称为激光扫描数据或点云数据。
激光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建立了巴黎圣母院的虚拟模
虽然AndrewTallon已经去世,但是希望他生前的工作能够对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起到一定作用!
圣母院重建需要多年的等待,在这之前也有过成功的案例。2015年8月,叙利亚遗迹贝尔神庙被ISIS炸毁,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毁灭令人悲愤亦痛心不已。为了让贝尔神庙的文明继续流传下去,多名科研人员利用神庙被毁前的2D照片创建了3D模型并实施打印,最终高度还原了神庙的巨大拱门,还在伦敦和纽约进行了展示。
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时,我们应该抱有信心。巴黎圣母院火灾是一场人类文明的浩劫,浩劫之后, 文明仍需流传,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在教堂顶上,星空之下
你沉睡了,听不见我
外面的世界那么险恶
你的睡容那么甜美
当你沉睡
可曾梦见你的太阳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巴黎烧了吗?》的结尾最后一句写道:“这时已经过了午夜,另外一天已经开始。”
天佑巴黎。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