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平台设计的变与不变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八)


这一篇,分享的核心是:把平台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长线思考,洞察最原始的最底层的本质!

平台设计的变与不变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八)

我们经常很容易被变化的东西吸引,而忘记去关注一些不变的东西。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经一句话“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言简意赅的商业智慧,也是一种高远的人生智慧。原话前后大致是这样的,在亚马逊举办的一次行业大会上,贝佐斯说: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发现,很少有人问我另外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比如:在亚马逊的零售业务里,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想要更低价格的产品,10年以后肯定还是这样;他们想要更快的物流,更多的商品选择,这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你很难想象,会有顾客在10年后跑来和我说,Jeff,我很喜欢亚马逊,但你们的价格能不能贵一点,或者到货时间再慢一点……

所以,我们就会把精力放在这些不变的东西上。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在这上面所有的投入,会在10年里持续不断地让我们受益。所以,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很值得做的事情,而且10年后也不会变的话,那么它就值得你投入大量的精力。 ”

这一节,主要想聊一下平台建设的变与不变,试图找到平台建设过程中不变的东西,从而把平台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长线思考,洞察最原始的最底层的东西!

01 变

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波动的股价,忙碌的身影,变换的季节,老去的父母,流失的岁月……似乎万事万物,都永远处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中。马云讲“未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变化焦虑。

诚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一直是一个高速变化的状态,因为变化,才会促进资源再利用、价值再分配、社会再分工、新事物诞生旧事物的消失,也因为变化才有了几千年的人类辉煌历史,也是因为变化才有了互联网平台的内核“开放与流动”。缺乏流动性会导致熵增,熵增会导致灭亡,这也是变化带来美妙的根本。

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他著名的那本书《创新者的窘境》详细解释了一个很有趣的发现,叫作右上角迁移力。

平台设计的变与不变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八)

想象一个坐标系,纵坐标是技术跟产品的性能,横坐标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个右上角迁移力,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有一个神奇的右上角迁移力。比如说在需求端,用户的需求总是不停地提升。

贝佐斯说:“用户的需求总是不停地提高,如果你今天给了用户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产品,用户觉得很满意,超出他的期望,可是明天他重新使用这个服务的时候,你今天的超标准也就是明天的最低标准。”

用户的需求不停地提升,同时在供给端,我们也会发现,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在不停地加快。比尔·盖茨讲过这样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我们总是高估技术在一两年内的进步,但总是低估技术在五年时间的进步。也就说比尔盖茨这句话暗含这放在一个稍微长的时间里面,技术进步的速度也是指数级的。

供给端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和供给端产品、服务与技术的变化速度,这两个速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是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又一大洞见: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超过市场需求的速度,从而存在速度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洞见,也是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一个非常好逻辑关系。

对于平台建设而言,用户需求、产品性能都是变化的元素,用户对体验的预期每天都会提升。但是如果企业大力发展技术的话,技术提升的速度一开始可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很快超过市场需求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在通过发展技术去服务用户,提升产品性能,而且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对技术的发展和投入要足量,从而满足技术的市场领先地位。

02 不变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教授说:“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发明什么,而是把既有的基本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基本要素是经济结构里面的最小单元,分拆到最小的单元,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创新的套路。

再引用一段关于亚马逊贝佐斯的传奇,在亚马逊这二十年的股东信中,每一封股东信的后面,贝佐斯都会附上了1997年亚马逊第一封股东信的文稿拷贝。

通过这一举动,这些年贝佐斯在不断地说:你看,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的、一直在做的事情,和1997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不同。甚至1997年的第一封股东信里单独有个章节,说的就是“我们要以长期的眼光经营这家公司”。

以下是几条关于不变的内容,你感受下:

  • “我们要把注意力极度聚焦在我们客户的身上”;
  • “比起短期的利润考量以及华尔街对股价的反应,我们更在意公司长期的领导地位”;
  • “如果必须在公司财务报表的美观和自由现金流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选择自由现金流”;
  • “哪怕一些投资暂时看不到短期回报,但如果长期对公司有益的话,我们也会大胆去做”;
  • “我们会一直保持公司的节俭文化”。

如果说淘宝用Google的方式定义了中国的电商,那么黑马拼多多就用Facebook的方式重构了一个新型电商,这是一种创新方式。

从表面上看,变化的是用户的需求,商品的种类。但实质上,用户对商品多·快·好·省的体验需求一点未曾改变,而Google版的淘宝底层的技术模式依然是“数据智能”,Facebook版的拼多多底层的技术模式依然是“网络协同”。

也就是我关于互联网平台图谱中的两个本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是不变的。

平台设计的变与不变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八)

再回到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上,我认为,互联网平台图谱中关于脉络、本质、水平、要素和内核,都是不会变化的东西。

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本质上是战略的选择,什么是战略?战略是做出选择,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正确的事,往往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03 长线思考

长线思考是关于人性层面的东西,想要有长线的眼光和思考,很重要的是:要经得住短期的波动和诱惑。

周鸿祎说成功的熬出来的,王兴说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投资人对他说战争不是流血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等待与煎熬组成的。未来的商业竞争,会是长期没有终局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做好永久性竞争的准备,在自己的领域不但要做到最强,还要持续的最强,才能保持不败,互联网平台建设依然如是。

总结

  1. 社会在变,人性不会变;
  2. 技术在变,技术的本质一直未变;
  3. 需求在变,用户多快好省的体验不会变;
  4. 渠道触点在变,服务的本质不会变;
  5. 意识会变,潜意识不会变,所以有了“无意识设计”的思想;
  6. 长线思考。

参考资料

  • 贝佐斯股东信及各种演讲资料
  • 《创新者的窘境》
  • 李善友《拼多多有什么》

相关阅读

为用户提供确定性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八)

用户体验分析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九)

用户故事与用户故事地图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

设计工作坊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一)

用户体验地图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二)

服务设计蓝图与峰终定律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三)

游戏化设计:平台用户激励系统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四)

机会、成本与用户价值公式 | 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六)

把握人性:同理心培养和角色化生存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七)

 

作者:李有龙,公众号:IAB物智链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