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从目前的监管思路来看,监管机构正综合通过存量清理、转型引导、切断风险传染链条等方式,逐步化解P2P行业潜在风险,为备案的推进扫清障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平台影响上看,对严格合规的大平台是利好,除此之外的各类平台,或将加速退出市场,一个客观的结果就是,P2P网贷业务的存量规模与市场影响会不断萎缩。

网贷之家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09家,相比去年12月底减少了16家。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16家。

数据显示,1月份没有新上线平台,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这已经是P2P网贷行业连续第6个月没有新平台上线。截至2019年1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433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42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

据了解,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提出了将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下称“1号文”)指出,完成行政核查的P2P平台,需逐步完成实时数据接入。对于那些不配合P2P平台,将逐步予以清退。

同时,地方监管仍加码,继去年12月深圳和杭州提出控制规模的要求后,1月18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文表示,目前上海各区正在深入开展对120余家P2P网贷机构的现场核查工作。各网贷机构应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的“三降”要求。对合规整改难度较大、规模相对较小及其他风险问题相对突出的网贷机构,应妥善制定良性退出方案、及时退出市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日前公告,要求在P2P网贷机构行政核查期间各方积极配合,不得以行政核查为借口拒绝履行自身义务;1月31日,广东要求各网贷机构2月25日前须完成出借人风险提示。

薛洪言认为,就现阶段而言,网贷行业处于快速分化期,尤其是175号文出台之后,大量的平台因合规性较差面临集中退出问题,容易引发新的不确定性,从防风险的角度,需要斩断两个风险传染链条:一是行业内部基于恐慌情绪的流动性风险传染链条,需要正确引导出借人预期,做好平台分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化,避免差平台的退出对好平台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从网贷行业向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传导,强化传统金融机构与网贷平台在融资、担保增信等方面合作管理。整体上看,网贷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化解存量风险,尽快推动备案落地,促使行业发展回归到常态经营轨道上来,在现有的监管要求下,对网贷平台进一步加码的空间不大。


P2P网贷行业2019年1月月报

一、网贷成交与贷款余额

2019年1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037.07亿元,环比下降2.18%,同比下降50.19%。

1月成交量继续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成交量持续下降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临近春节,资金相对紧张;二是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杭州等地区要求平台在互金整治期间压缩规模,同时部分地区也在主动清退合规难度较高的平台;三是受《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的出台影响。

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8.13万亿元。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2019年1月中国网贷景气指数为85.91,继续呈现下行走势,主要是因为当前备案仍未完成,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出借人对行业信心不足,再加上部分地区要求平台“三降”,综合影响行业整体活跃度下降。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从各省市P2P网贷的成交情况来看,进入统计的30个省市中,1月有12个省市的P2P网贷成交量环比上升。成交量排名全国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广东,1月的成交量分别为357.17亿元、275.24亿元和220.84亿元。本月上海下降幅度最大,达到6.91%;广东下降幅度也达到3.81%;北京的成交量本月有小幅回升;浙江本月环比下降幅度为2.8%。

1月有18个地区的成交量出现了环比下降,其中天津、河南、湖南等9个地区下降幅度超过20%。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如下图所示,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合计待还本金总量7645.81亿元,环比下降3.09%。本月行业待还本金延续下降走势。待还本金的持续下降一是因为平台主动压缩规模;二是因为部分合规难度较大平台的主动或被动清退。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从各省市分布看,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待还本金分别为3272.06亿元、2356.42亿元、1109.83亿元,三地占全国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88.13%,三个地区的待还本金环比上月均小幅下降,其中广东环比下降幅度最大,为4.62%。浙江1月底的待还本金排名全国第四位,待还本金为515.21亿元。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二、网贷平台数量与人气

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09家,相比12月底减少了16家。据不完全统计,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16家。(注:根据“175号文”对于3个月未发新标为“僵尸平台”的定义,我们将3个月作为暂停发标标签的判断周期,具体判断依据如下表2所示。由于标签认定时间为平台最后发标时间,因此会导致平台数量的历史数据出现回溯调整。)

1月没有新上线平台,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这已经是P2P网贷行业连续第6个月没有新平台上线。截至2019年1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433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42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居于全国前列的地区仍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四个省市,分别为232家、208家、114家、77家,四个地区累计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631家,占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比例为62.54%,四个地区的平台数量继续下降,目前全国正常平台数量超过百家的仅剩广东、北京和上海三地。吉林、重庆、天津、云南等10个地区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足10家。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如下表3所示,截至2019年1月底,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216.2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涉及贷款余额约为1772.1亿元,占历史累计成交量的比例约为2.20%。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P2P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16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出现明显的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恶性退出平台数量大幅度下降,平台清退也在有序进行中。从停业及问题平台的业务类型占比分布可以看出,网站关闭占比最高达到43.75%,共计7家,这类平台为网站打不开且没有平台暂停业务的相关舆情消息。此外,可以发现1月延期兑付类型的平台只有3家,相比之前有所下降。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P2P网贷行业的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232.93万人、264.63万人,其中活跃投资人数环比下降0.95%,活跃借款人数环比下降1.24%。本月P2P网贷行业的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继续延续小幅度下滑的走势。人气出现回落主要因为多地监管提出“三降”要求,其中就有控制投资人数、借款人数增长的要求,平台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进行合规发展,控制业务规模增长,导致人气有所下降。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三、网贷综合收益率与平均借款期限

2019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0.12%,环比下降3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上升54个基点。本月行业综合收益率相比上月仅仅微降3个基点,主要由于规模较大的头部平台在“三降”的背景下,对于资金的需求有所下降,多数平台的综合收益率较为稳定所致。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71.76%,较上月下降2.05个百分点;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17.16%;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为10.39%,环比上月上升2.02个百分点。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份进入统计的全国30个省市中,甘肃、新疆、安徽等9个省份综合收益率低于全国水平(10.12%),甘肃综合收益率最低,为6.28%。上海本月综合收益率高于全国水平,为10.51%,环比上升12个基点;北京本月综合收益率也高于全国水平,为10.41%,环比下降4个基点;广东本月综合收益率为9.8%,环比下降25个基点。综合收益率最高的三省市分别是云南、广西和山西,分别为13.2%、13.07%和12.3%。

从1月各省市网贷综合收益率变动情况来看,30个省市中,共有17个省市的综合收益率环比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三省是海南、湖南和天津。而综合收益率上升的13个省市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福建和甘肃。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为15.50个月,环比拉长0.25个月,同比拉长了4.88个月。本月行业平均借款期限持续走高,达到新的峰点。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从P2P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限的分布上看,56.47%的平台平均借款期限在半年以内。其中1-3个月区间的平台占比为17.1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3-6个月区间的平台占比为37.75%,环比上升0.65个百分点;12个月及以上的平台占比为10.98%,环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1月进入统计的全国30个省市中,仅上海和北京的平均借款期限长于行业平均水平(15.50个月),分别为21.1、20.06个月。借款期限较短的三省市是内蒙古、青海和湖南,分别为3、2.98和2.74个月。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P2P投资者侥幸止损 “被蛇咬”心态或长存

“前两年我在这家网贷公司投的钱比较多,收益还算可观,要不是去年在北京工作的儿媳妇看形势不好让我把钱撤出来,估计我现在也是连本带利全折腾进去了。”春节返乡期间,一位在长春生活的董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虽然董女士已将大部分投资资金赎回,但她仍抱着侥幸的心态留了5万元在里面。用董女士的话说,“如果赚了自然是比较好的,就算亏了,也是之前赚的,伤不了元气。”

据了解,董女士选择的这家网贷公司在长春比较有名气和口碑。前两年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该平台给出的利率最高可达11个百分点,不好的时候利率也有9个百分点。而让董女士最终选择这家网贷公司,是因为同一个住宅楼里的老邻居在这家公司上班且已经投进去很多钱了。

“就我了解到的信息,这位邻居自己就在这家公司里投了几十万元,还把她母亲的养老钱30余万元也投了进来。”董女士说,“虽然之前确实赚了点钱,但受这波P2P倒闭潮影响,现在这家公司也濒临倒闭的边缘,包括我在内的几千名投资者都在想办法把本金要回来。”

据她介绍,现在参与维权的这些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这种方式有可能面临的是本金彻底要不回来的风险;另一类主张通过私下解决,之前该公司老板承诺本金一定奉还,而且现在每个人的银行账户月月都有现金进账,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总归是个希望;还有一类就是纯粹观望的人群,这部分投资人的投资本金基本比较少。

当记者问到,未来有何投资计划时,董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投资计划到今年9月份到期,到时候视具体情况再定。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不管这5万元最终能不能退回,未来都不再参与P2P行业的投资。

听其话的意思,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P2P行业号称“年薪百万”如今日子难过

昨日,一位在上海的P2P资深从业者李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入行五年多时间里亲眼见证了P2P行业的火爆,不过目前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并且竞争极其激烈导致业务越发难做。

“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以消费贷为主,额度为2万元-20万元之间,月息在1.5%-2%,服务费为2%-3%,且因客户征信情况而异。”李经理表示,由于公司体量规模较大,在征信和放贷过程中会使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但违约事件也时有发生。另外,资金来源多为各路理财宝,但从2016年开始,公司业务步入下坡路,2018年经历严酷寒冬。

另外一位在上海的P2P资深从业人员章经理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公司和个人业务呈现“断崖式”发展,以前50个人的公司月平均放贷达到3000万元,资金来源多为市场闲置资金,居间服务费为2%-4%,放贷利息在1.5%左右,放贷方式完全靠线下,运气好时年收入达百万元不是梦,但目前公司遭遇多个需处置的违约个案,受国内法律程序流程较为迟缓,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公司也流失了大量工作人员。

“七年时间,P2P在中国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轮回。”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朱振鑫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仅7月份就有165多家跑路,日均5家以上,半年多时间出现700多家公司停业或出问题,维权事件频发。

朱振鑫指出,中国式P2P是监管真空的产物,在很长时间监管机构缺位,直到2015年才正式纳入银监会监管体系。而其他国家监管相对成熟,比如美国的P2P监管就非常严格。由于美国P2P借贷行业具有明显的证券化属性,投资者认购的是贷款凭证,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予以监管,而SEC一方面设定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屏蔽掉了很多骗子,另一方面实施严格的行为监管,甚至要求每天都向SEC提交报告。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芹芹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P2P大多强调金融属性,多为小贷平台,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甚至充当了网络银行的角色,没有做到点对点,而是出借人借款给平台,平台再借给借款人,不是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相反,国外P2P平台多强调互联网背景,多为高科技公司。

朱振鑫还指出,中国式P2P多为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线上筹集资金,线下开发客户、审核和风控等,不少平台通过设立线下实体店增强获客能力;而国外P2P采用线上操作一体化操作,基本上所有的流程都在线上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杨芹芹表示,中国式P2P通常被打上了刚性兑付的烙印,通过增信和担保提供本息保障。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体系一切风险的来源,同样也是P2P风险的来源;而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提供本息保障,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平台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投资者身边的风险提示:被P2P“雷声”困扰的春节

2月12日是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也是张女士答应债主们一个月内卖房还债开始计时的第二天。

居住在西北某三线城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就在除夕前夜,她的丈夫向她坦白,“我投的P2P平台负责人跑路了,30万元没有了。”张女士了解情况后还得知,丈夫除了拿自己仅有的10万元积蓄投资了P2P外,还瞒着自己向朋友借了20万元。

于是整个春节期间,张女士和她丈夫,都是在与债主的斡旋中度过的。好在家中还有套为儿子结婚所准备的房子,债主们这才暂停了纠缠。春节假期过完,大家都开始上班了,然而张女士的第一件事却是要把自己多年辛辛苦苦攒下钱买的房子卖掉……

事实上,张女士的春节故事仅是P2P爆雷系列的涟漪。

日前,网贷之家发布《P2P网贷行业2019年1月月报》显示,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42家,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433家,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216.2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涉及贷款余额约为1772.1亿元。目前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09家,其中1月份就有16家P2P平台爆雷。

但是至今仍有不少理财者被其高昂的收益所吸引。而其投资理由是——“别人比我投得多都没事,我怕什么!”

记者的一位朋友说,一位年近八旬的李大爷拿着退休金用来投资P2P,写着年利率为12.8%的理财,实际收益年利率可达14%,春节假日李大爷的账户里就多出了300元,李大爷对此很满意。当他的女儿告诉他,P2P平台收益高的同时还具有高风险,劝阻他不要继续投资时,李大爷却说,“隔壁王大爷投的比我多多了,也没事,我为啥不投?”

在春节期间,记者对西北三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在40岁以上人群中,仅有少数人未参与过P2P投资。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以及“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层层传递,P2P投资已经演变成三线城市的主流理财方式。尽管近几年P2P爆雷的数量多,波及面广,但存续的P2P平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三线城市居民来说,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期P2P平台不会消失,未来也可能会在严格监管下,继续发展。那么对投资人来说,面对理财产品,特别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多问多研究是必修课。毕竟赚钱不易,赔钱可能仅需一纸通知。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