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为抵抗孤僻环境 南极科学家创“心理冬眠”模式

为抵抗孤僻环境 南极科学家创“心理冬眠”模式

南极洲是没有人类永久定居的大陆,仅少数科学家为了天体物理学、冰川学、地球物理学、气候变迁、臭氧层消耗等议题前往当地进行季节性或者全年研究。

南极高原上,有一座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开设的南极科学考察站 Concordia Station,当地全年气温普遍低于零下 25°C,冬季气温低至零下 50℃(最低纪录温度达零下 85°C),空气含氧量极低,致使呼吸困难,此外,当地只有两种季节:永昼及永夜,与中低纬度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睡眠习惯、情绪与执行功能等。

因此,Concordia Station 也被当成研究科学家心理状态的据点。那里有如围城,如果正值永夜期间,你想离开也不会有飞机或船只接你出去、发生紧急状况时不能立刻撤退、通讯设备一旦故障就会与外界失去联系,极端孤僻封闭。

现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荷兰提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 Concordia Station 科学家的心理状态,发现南极科学家为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在冬天会进入心理冬眠状态,以当作慢性压力应对机制。

首先,科学家在冬天时睡眠质量恶化、积极行为(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对话)下降,随着阳光回归才恢复正常,这是研究人员意料中的事,但较令人惊讶的是,南极科学家的抑郁情绪竟然也跟着下降。研究人员本来预计南极科学家出现冬季忧郁症的情况会很明显,但事实却是:南极科学家的情绪在永夜中偏向无波无澜。

研究人员表示,这与心因性游走(psychogenic fugue)状态一致,特征为意识状态改变、明显恍惚、注意力徘徊游移。从本质上来讲,这种现象就像“心理冬眠”,之前一项长达 520 天的火星仿真任务中,心理学家也观察到火星模拟受试者出现同样情况,这种“假冬眠”其实可能含有积极情绪,是南极科学家用来应对长期隔绝、禁闭的应对机制。

毕竟,情绪波澜不惊还是比抑郁失控来得好。研究人员说,我们需要更了解这种奇怪心理现象,以为未来航天员参与深空任务时的心理学研究打基础。(实习编辑:马娜 审核:谭利娅)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