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频道资讯站
我们一直在努力制造惊吓

城市大脑:云计算巨头的新战局

从2016年阿里开创“城市大脑”的概念,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布局11个城市,可以说阿里凭借着一己之力完成了“城市大脑”在中国的认知和普及,现今阿里云也在这个领域形成了绝对领先的竞争态势。

一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领先。后来者的追赶或许会让阿里感受到丝丝凉意。

从去年开始,华为、百度、京东等云计算巨头相继入局城市大脑。

华为的首个城市大脑项目于去年年底落地佛山南海,中标金额超过9000万;百度于去年10月份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智慧西北旺”,构建中关村科学城新型城市形态;京东也明确提出要以京东金融、物流数据作为数据支撑来做做“城市大脑”,

作为阿里云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云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通过“数字广东试验平台”的实践,厚积薄发,于7月2日宣布拿下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中标金额高达5.2亿元。

以此作为标志,云计算在城市大脑领域的竞争或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到底着了什么魔,云计算巨头如此“偏爱”城市大脑

云计算的属性决定它最终的竞争态势归宿会是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在城市大脑领域,阿里云不但是概念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技术的引领者,随着项目的大面积快速落地,阿里云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但是以华为、百度和腾讯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依然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去挑战阿里在城市大脑领域的权威,其中到底有何原因?

首先,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作为政府,站在管理和服务这两个基本职能的层面,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转型,其具体要达成的目标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体验。

反观城市大脑,阿里对其的理解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腾讯云的“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则是在以智能设备、云平台与大数据构建的城市场景中,未来城市人、服务、空间将被重新定义的背景下,以腾讯云的产品和技术为底层,支撑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两者的表述虽有不同,但其内核都极为相似,都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政府职能的提升和城市的发展,与数字政府的目标一致。

其次,市场增长速度快,项目金额高。

政府层面不断增长的需求造就了一个极具膨胀的市场,各地的城市大脑项目纷纷上马,以阿里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斩获的城市大脑项目可窥一斑。

城市大脑:云计算巨头的新战局

以上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阿里云部分“城市大脑”中标项目,其中,浙江衢时代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阿里与衢州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下的SPV(特殊项目公司);千寻位置(浙江)有限公司则由阿里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资成立。

除了表格中列出的项目外,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还在雄安、苏州、澳门、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城市落地,再加上腾讯云此次拿下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华为云也曾在去年年底以9000多万元的价格中标佛山南海区城市大脑建设项目,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大脑的覆盖区域不仅仅只局限于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呈现出国内国外同步进行,多线城市立体布局的趋势。

此外,虽然各巨头拿下的城市大脑项目总体数量有限,但从目前公开的城市大脑项目中标金额来看,个个“含金量”十足,动辄都是上亿元的项目。

可以预见,城市大脑将是未来城市的“标配”,加上单个项目金额巨大,项目建成后还有长久持续的运维服务需求,这是一个天量市场,云计算巨头自然会不遗余力参与竞争,抢先入局卡位。

最后,城市大脑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也能承载巨头业务生态的延伸。

城市大脑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对云计算厂商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最能体现云计算厂商的技术能力,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具有标杆和示范的意义。

此外,云计算厂商在城市大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的业务生态向其中迁移,从而实现业务生态的扩展和延伸。

比如阿里在城市大脑的核心业务交通大脑中,就通过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定位与导航),合资成立千寻位置(高精地图),与中兴通讯合资成立浩鲸科技(运营商ICT、交通)等进行资本布局,让交通大脑具备信号灯优化、交通事件实时识别、应急车辆优先调度、重点车辆管控、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腾讯云在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中,将建设“数据大脑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以及“我的长沙”移动综合服务平台,这些应用将会以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触达到用户。

可以想象,当一个企业的业务生态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城市的一部分时,将直接形成企业在这个城市业务的护城河,相比竞争对手,可以调动的资源更多,也将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做“城市大脑”的三道门槛

上文提到,“城市大脑”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是任何一个云计算厂商想做就能做,具体而言,它具有三道门槛,注定只能是巨头们的游戏。

数据的处理能力

要做一个城市大脑,就先要具备数据全量多源接入、实时处理的能力。

以阿里云杭州城市大脑为例。2017年杭州城市大脑1.0只接管了128个信号灯,2018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 2.0发布。覆盖范围不仅扩大了28倍,优化信号灯路口也之前的128个猛增到1300 个,同时还接入了视频4500路,还能即时同步指挥200多名交警的日常路面执勤工作。

随着城市大脑建设的深入,将有更多异源数据接入,数据实时并发量也将成倍数增加,这对云计算厂商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用最高标准进行评判,那么只有通过了春晚红包考验的BAT三家才有资格成为城市大脑的顶级玩家。

数据的调度使用能力

在城市大脑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消除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信息割裂的数据孤岛也是考验云计算厂商的一道难题。

城市大脑的运行不但需要数据,而且需要数据的协同,然而在政府的运行中,各个局委办的数据却很难打通和共享,其中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意识问题。

技术问题是在系统架构的规划建设中就缺乏全局思维,形成分散的“烟囱式”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壁垒”,在这样的架构下,数据难以集成和分享,数据分析、挖掘等更进一步的行为就更不用说了。意识问题则是各个部门在传统思维下的“话语权”。

这要求云计算厂商在城市大脑建设时,找到每个行业打通数据共享诉求的痛点,用安全、可控、可追溯的技术手段来消除各个行业和政府部门对数据共享的疑虑和隐忧。

AI的能力

“城市大脑”既然用到了“脑”的概念,即意味着整个系统应该具备思维和决策的能力,因而真正的“城市大脑”有三条衡量标准:能够实时处理人所不能理解的超大规模全量多源数据(整体认知),能够洞悉人所没有发现的复杂隐藏规律(机器学习),能够制定超越人类局部次优决策的全局最优策略(全局协同)。

如果说整体认知能力是数据的调度和处理能力,那么机器学习、全局协同则是“城市大脑”所应具备的AI能力。

像阿里的城市大脑就引入了达摩院AI技术支持,特别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可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飞天(Apsara)在城市大脑的背后发挥了重大作用。

腾讯云也提出“AI in All”,其城市大脑技术既包括以计算机图象、语音识别、传感器为代表的感知技术,来感知整个物理世界,也包括NLP、语音助手相关技术帮助人与物理世界和计算机世界沟通的智能交互,还包括使用智能决策来辅助医疗诊断、升级智能制造等。

在技术上,巨头们在城市大脑上构筑了一道非常高的门槛。

腾讯云的短板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回到腾讯与阿里在“城市大脑”上的竞争,腾讯云要补足的短板有哪些?

打战讲究扬长避短,腾讯云在这场战局中也必须正视自己的短板。

首先,是AI硬件的开发能力。

城市大脑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不光在系统软件和AI能力上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采集数据和传输数据,还有大量的硬件需求。

在这方面,阿里和华为都是腾讯追赶的目标,特别是华为,从私有云服务器(硬件)的搭建,到V2X路侧单元硬件的开发,甚至V2X芯片都有成熟产品落地商用。腾讯云要想补足这块能力,将完全取决于在城市大脑上的战略取舍。有硬件能力固然好,可以实现市场的全局掌控;没有硬件能力,则意味着主动放弃这块市场,同时或将失去对整个项目的主动权。

其次,是2G服务的经验。

城市大脑是完完全全的2G项目,与2B项目相比,这类项目的建设标准高、服务要求高、建设流程严谨,这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极为考验。相比阿里和华为,腾讯在这方面的经验略有不足。这要求腾讯云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能力的极限。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中国专业的网站域名及网站空间提供商

买域名买空间